你想知道生活中有甚麼數學嗎?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重測驗輕活用 台灣樣樣退步 文章日期:2010-12-09

重測驗輕活用 台灣樣樣退步

文章日期:2010-12-09 11:56

重測驗輕活用 台灣樣樣退步

台灣立報 更新日期:2010/12/08 00:17 游婉琪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7日全球同步公布結果,今年首次加入的上海奪得三冠王,台灣在兩岸三地敬陪末座。主辦 單位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總部代表認為,成績進步國家在於低成就學生人數的降低,而非菁英學生程度提升。這樣的說法顯示,台灣的退步正是因為弱 勢學生沒有得到公平的教育。

▲台灣青少年被課業壓力追著跑,在集體競爭意識作祟下,可能仍得分神應付能力測驗,限縮閱讀課外書時間。圖為學生參加2010年美國中學生數學分級能力測驗(AMC8)。(圖/郭晉瑋 文/本報資料室)

PISA從2000年開始,針對各國15歲學生每3年舉辦一次評量,分成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3大領域。每次調查以一個領域為主、另兩個領域為輔,深度了解15歲學生應具備的能力。

台灣學生在最新PISA評量明顯退步,PISA研究計畫主持人、台南大學測驗統計研究所教授洪碧霞分析,無論是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和科學素養,台灣的平均分數「和過去沒有太大差距」,只是別人進步得多。

為了深入瞭解PISA評比,全國教師會派遣代表出席OECD總會舉行PISA 2009出版諮詢會議。OECD代表強調PISA重點不在於各國排名,許多國家得分上仍維持水準,有些國家之所以進步,是因為低成就學生人數降低。

城鄉落差太大

全家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表示,比起上海、新加坡和香港,台灣城鄉資源落差太大,教育部應正視問題所在。他透露,PISA成績公佈前,教育部早已得知台灣退步的訊息,委託專家學者研擬PISA模擬試題供學生練習。林文虎不解,PISA就像是幫台灣教育做健康檢查,提供教育部改進方向,教育部的做法卻是把傷口蓋起來,假裝沒這回事。

台灣2006年加入PISA後,積極推動閱讀教育,不料今年閱讀素養成績卻比當年退步7名,輸給鄰近的上海、香港、韓國、新加坡等地。成功大學中文 系教授陳昌明分析,台灣語文教育過度注重形音義及解釋修辭,PISA強調日常生活「能夠活用語言的能力」。他舉例,如何讀懂藥品說明書、火車航班等生活化 素材,都是PISA常見的題型。

陳昌明進一步表示,台灣教科書中的論述文多半僅有單套說詞,以PISA樣本試題為例,文章中兩人對於「遠距辦公」提出正反意見,要學生從中判讀。試題不是要學生提出誰對誰錯,而是「把文章讀進去」,確實理解文意。

台生強項是計算

數學素養上,台灣從2006年的第一名退步到第五名。台南大學測驗統計所助理教授林素微指出,台灣教育向來強調計算能力,PISA讓學生攜帶計算機進入,台灣學生的強項毫無用武之地。

台北市興雅國中老師林壽福說,台灣學生在數學評比一向表現不錯,但仍有努力空間。他建議數學老師多了解PISA測驗的內容,適度融入教學,讓學生除了寫出完整算式外,也加強說理的能力。

教育政策需檢討

名次退步最多的是科學素養,新竹市光武國中老師林茂成批評台灣的科學教育把「有能力的學生教到沒能力」。他指出,教育部2年前才開始推動科學閱讀,這次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

林茂成感嘆,台灣學生每周必須上3、40堂課,卻沒有正常的學習環境。不過,他很樂觀,認為成績退步就必須檢視教育政策,而不是怪考題出不好、怪考生拉肚子或拚命讓學生練習考古題,讓PISA成為「第3次基測」。

教育部次長陳益興表示,15歲學生通常就讀國三或高一,PISA測驗在3月舉行,距離基測時間很近,多少有影響。他表示,教育部將根據評量結果,由研究團隊撰寫報告,訂出提升台灣中小學生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的改進計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