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生活中有甚麼數學嗎?

2018年11月24日 星期六

2018/01/17, 科學 就在今年一月,史上最大的「完美數」被發現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個超級大質數是由美國田納西州一位FedEx員工名叫佩斯發現的,至於要怎麼找到這麼大的質數,當然是少不了電腦,據說他用的電腦cpu 是 Intel quad-core i5-6600,跟我們一般家用電腦差不多而已。
文:陳宏賓(UniMath主編,逢甲大學應用數學系助理教授)
所謂質數就是除了1和本身之外無法被其它正整數整除的數,例如:2、3、5、7、11......代數很重要的一件事說,任何大於1的整數都可以唯一表示成一些質數的乘積。整數裡質數的地位感覺就好像是色彩之於原色。
你對五十個人說出「紅色」這個詞,可以想見他們腦中會浮現五十種紅色,而且幾乎能確定的是沒有一種紅色是一樣的。關於「數學的美」,我想也差不多。我最愛的數學家保羅艾狄胥是這樣子說的:
「就好像你問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美妙在哪,如果你聽不出來為什麼它美,那麼也沒有人可以告訴你。我知道數字很美,如果它們不美的話,沒有事物稱得上美了。」
完美數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類數被古希臘數學家認為很美好,它們可以寫成自己所有正因數(除了自己)的和,這樣的數就稱為「完美數(perfect numbers)」。例如6的正因數有1、2、3、6,剛好1+2+3=6;28的正因數有1、2、4、7、14、28,剛好1+2+4+7+14=28,所以6和28都是完美數,每年的6月28日也因此被稱為「完美日(perfect day)」。
1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用圖來表現完美數的直觀(from 維基百科)
最小的完美數就是6,是我自從大學系籃開始至今愛用的球衣號碼,期望每一次上場都能有完美表現,不過,you know,還是經常失誤,有時連罰球也投不進。多練習還是比迷信有用啊。
今年的1月3日,史上最大完美數被發現了,不過,我的電腦螢幕空間太小,所以我無法寫下來(我打賭費馬三百多年前的梗就算再過三百年還是會有人用XD)不過,這裡我說的空間太小寫不下來是認真的,等一下你就知道要一一寫下每個位置的數值是多麼巨大的工程,連用嘴巴唸一遍你都會嫌麻煩。如果你不介意我偷懶,倒是可以寫成這種形式
277232916(277232917-1)
外表看起來有點醜陋的它,內心是完美的。真的,我保證。你可能依然不相信。
不過,也由不得你不信,數學家總是這個樣子。很久很久以前,數學界的先賢歐幾里得心裡的完美數就清清楚楚了。
只要2n-1是質數,那麼2n-1(2n-1)就是完美數。
從現代數學的眼光來看,這倒是只需要一點點因倍數和等比級數的數學觀念就夠了。
2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歐幾里得在大約2,300年前就知道這種事也太令人佩服了啊!一千多年以後,另一位超人級的數學家歐拉提出更進一步的結論:
所有偶數的完美數都必然長這個形式2n-1(2n-1)。
截至目前為止,這世界上沒有人知道,是不是有無窮多個完美數(基於讓這個世界更完美一點的想法,我希望完美數是無窮多的);同時,也還沒有任何一個人曾經見過奇數的完美數,如果你遇見它,請帶我去那個地方。
超級質數任務
前幾天,Great Internet Mersenne Prime Search(GIMPS)這個組織公布目前最大的質數277232917-1,這是一個高達23,249,425位數。這個超級數字到底有多大呢?打個比方,假設有一個全世界第一快嘴每秒鐘能夠讀10個數字,那麼即使他不吃不喝不笑不走路,把這個數從頭到尾讀一遍也得花上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這個超級大質數是由美國田納西州一位FedEx員工名叫佩斯發現的,至於要怎麼找到這麼大的質數,當然是少不了電腦,據說他用的電腦cpu 是 Intel quad-core i5-6600,跟我們一般家用電腦差不多而已耶,不過用此等級的電腦檢驗這個超級質數可是要花上好幾天才行。
話說回來,具備這種型式2n-1的質數有個特別的名稱,叫做Mersenne Primes梅森質數。顧名思義,這是為了紀念17世紀專門研究這種數的一位法國僧侶Marin Mersenne。這種型式的質數,其實並不常見,截至目前為止也才50個被發現,其中的17個是由GIMPS或藉由GIMPS提供的程式找到。GIMPS也發下豪語,提出高達150,000美金(約台幣四百多萬)的獎勵,看誰能先找到超過一億位數的超級質數。
不曉得挖比特幣跟尋找一億位數超級質數哪個投資報酬率比較好呢?你準備好了沒。
本文經UniMath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不斷尋找「最大的質數」真的有意義嗎?

胖丁呷麵|科學家不斷尋找「最大的質數」真的有意義嗎?

胖丁呷麵/真新鎮K歌王

大檸檬最愛吃麵的新人胖丁。偶像是夏亞,最討厭阿姆羅。喜歡寫科學新知、奇人軼事、偶..
點評:有意義才能做一件事,那人類永遠不會進步
2017年日本出版了一本暢銷書《2017最大的質數》,整本書只有寫一個數字「2的74207281次方減1」,光一個質數就印了719頁,足有2233萬位數,你可以想像一下,這數到底有多麼大。更莫名其妙的是,這本書居然賣得極好,就連出版商的嚇了一跳。
這麼大的天文數字,究竟是花多少時間算出來的?而下一個數字又何時會出現?這可能是我們看到新聞的疑問,但相信人們更好奇的是,人類為何要一直用超強電腦找「最大質數」,就算找到了又有甚麼意義,是吃飽太撐嗎?難不成每年都要出一本《最大的質數》?
俗話說「數學為科學之母」,人類研究數學的行為本身,起初都沒有目的性,純粹只是為求真理,但這些看似沒有用的理論與計算,很有可能在未來成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科學工具。17世紀牛頓、萊布尼茲發明微積分時,相信也沒甚麼人覺得有用,但如今積分的數學原理,卻奠定了現今工程學的所有基礎,路上的橋墩與路面,都是千千萬萬的數學所構成。
但這些都不足以解釋為何人們要不斷找「更大的質數」,這些跟我們的生活有相關嗎?
事實上是有的,但就現階段來說,與「數學難題」有比較大的關係。近期學術界最大的新聞,便是在9月24日,英國麥可·阿蒂亞爵士宣稱他破解了「黎曼猜想」,這是個數學界159年以來未解的謎題,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在2001年甚至不惜端出100萬美元獎金,來給解決這個難題的人。
由於數學的部分實在太難了,簡單來說,黎曼是個超級數學天才,他生平前找到了一個跟質數表達形式有密切關係的公式,只是他無法證明這是否正確。
為了解決這個名譽與獎金,無數的數學家投身進入研究,但也都無法證明它,既然無法證明它是對的,那我只要找到反例就行了,於是無數的科學家開始使用電腦與大型計算機,不斷算出新的質數來驗證「黎曼猜想」,也就是說,這些每年找「最大質數」的閒事,其實是科學發展上非常重要的一環。
2001年IBM甚至開啟了科學項目「ZetaGreat」大型計算機,計算了1兆個數字,發現全部都符合黎曼的預測,也就是說,黎曼猜想是對的,但沒有人可以證明,只能無限地運算更大的數字來推翻。
看起來這些科學家的行為是很瘋狂,但事實上質數就是大自然中的神祕語言,如果能解開質數之謎,那麼也許有生之年我們的生活將會徹底被改變。
許多化學材料的臨界性質、河上的鋼鐵橋墩、都與微積分科學息息相關,越到了近代,科學的進展與發明,絕大部份都是伴隨著數學理論前進。而自然中,也有著與質數有關的趣事,最經典的例子便是北美地區棲息的「周期蟬」,這種蟬的幼蟲鑽入地下,會待上「十三年」或「十七年」,等到時間到後才破土而出,蛻變為成蟬進入繁殖期。因此美國人常發現,每隔13年或者17年,蟬的數量就會突然暴增,夏天會變得特別吵。
面對這種詭異現象,生物學家就解釋,這在物競天擇下演化而來的,原先可能還有有12年、14年、15年蟬,但他們都被「淘汰」了。生物學家推測13年與17年蟬能活下來的原因,大致上與質數的性質有關,在夠短的時間內,「13年蟬」與「17年蟬」很難與其他物種強勢期「同時撞期」,這使得蟬的有很強的躲避天敵的特性。
▼2013年時,17年週期的雌紅眼蟬在美國大爆發,一時蔚為話題
假設蟬的天敵每6年會迎來一次大量出沒(與生命週期、世代交替有關),在這種條件下,13年蟬每隔78年才會遇到一次滅絕危機(最小公倍數78),17年蟬則是每隔102年才會遇到一次滅絕危機。而要讓這兩種完全滅絕,也就是兩種蟬同時出土又遇上天敵強勢期,要隔1326年才有一次機會。
如果將蟬的地底休眠周期改為10與12年,那麼各自在30年與12年時就會撞到天敵強勢期,三種同時碰期的時間也會縮短到60年,在一定期間內,跟天敵越少撞期,就代表生存能力越高,越不容易被滅絕,因此科學家認為,是因為13與17的質數性質使得北美的蟬能夠存活至今。
▼例如他們的天敵螳螂
在電腦與網路科技與通訊協定上(例如WI-F密碼),最普遍使用到的加密法是「RSA演算法」,原則上就是拿兩個很大的質數(例如A跟B)相乘,算完後把數字公布,問大家知不知道這組質數因數是什麼(即是A,B分別為多少)
由於數字太大了,除非解謎者事先知道A或B是多少,或者攔截到其他提示,不然只能透過電腦暴力破解,用質因數分解的方式來破解答案,所需計算的時間非常的漫長。
在1980年,RSA密碼學開始大肆入侵金融界與通訊界,改善了網路加密傳輸與通訊協定的安全性。只要A乘上B值夠大,那麼電腦就需要花上更多時間來破解加密。可想而知,隨著電腦的技術進步,越來越多的質數被寫在質數表上,銀行勢必要不斷更換更大的A值與B值,以杜絕駭客的破解,由此尋找更大質數就成了一個需求。
▼在密碼學領域裡,只要有更多的質數列表可供使用,駭客就能縮短破解RSA演算法的時間
在大自然中,也許還有更多的質數被隱藏著,我們不清楚,那是源於我們對質數的不了解。這就是為何科學家要花大錢懸賞「黎曼猜想」,因為如果解決這個疑問,很有會引發一批新的「科學大革命」,讓我們發現宇宙萬物中,我們從來不知道的規律。
有些人貧困一生,鑽研數學與科學,就是為了讓我們更能夠看得更遠,但這些難題太難了,甚至默默無名就這樣結束一生的人太多太多。
我們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有的時候我們腳踩的,是不少有才華洋溢的科學家屍體,他們是為了人類科學文明所犧牲的烈士。這種壯烈犧牲,你們怎麼可以說他們是騙經費,沒有意義、與人類生活無關的知識呢?
▼微積分共發明人牛頓畫像(圖/達志/美聯社)
▲▼科學家牛頓(Sir Isaac Newton)。(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給本文來顆檸檬吧


原文網址: 胖丁呷麵|科學家不斷尋找「最大的質數」真的有意義嗎? | 鍵盤大檸檬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dalemon/post/39265#ixzz5XmSSHQb5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家長和老師如何幫助孩子學習數學

家長和老師如何幫助孩子學習數學


孩子數學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家長和老師的指導,家長可學習一些方法來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數學。(Pixabay.com)

 人氣: 200
【字號】     
   標籤

【大紀元2018年05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炎澳洲悉尼編譯報導)現在小朋友可以從很多數學遊戲學習數學知識,儘管如此,沒有家長和老師的指導,孩子不可能獲得數學能力的提高。以下為家長和老師就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數學提供一些方法。

1、建立一套日常練習規則:

這不僅僅是為了完成家庭作業,也是為了學習其它的一些遊戲。幫助孩子完成他們的日常數學功課,並且,這些功課不要布置得太難,這樣的話,他們就不會認為做數學是苦差事。如果他們覺得數學作業比較容易,會提高他們對數學的興趣。給孩子布置日常的數學功課可以讓孩子在數學方面做得更好。

2

別再說數學與你無關:保護網路隱私,有請「質數大軍」

由於分解某些大數(特別是兩個大質數的乘積)很困難,所以可以把質數變成數學「掛鎖」。假設有一種利用大數N加密訊息的方法,需要知道N的質因數才能解密。
作者:瑪莉安.弗萊伯格、瑞秋.湯瑪斯
網路隱私誰保護?質數大軍!
在自然數中,2是第一個超過最低限度的數。正如在第1章說過的,我們可以把自然數想像成串在繩上的珠子,一顆珠子代表1,一顆代表2,一顆代表3,以此類推到無限大;但這樣實在無趣。如果你用不一樣的方法串珠子,譬如從2開始,就會出現比較複雜玄妙的結構。
先用一顆珠子代表2,接著串一顆代表4,然後是代表6,以此類推。最後,你會串出一條全由偶數組成的項鍊。數字3不包含在這條項鍊上,所以你再串一條新的,先串一顆代表3的珠子,接著是代表6,然後是代表9,如此串下去,直到串完3的所有倍數為止。這兩條項鍊有一些共同的珠子,即6、12、18
及2×3=6的其他倍數,所以會纏繞在一起。不在這兩條項鍊上的下一個數字是5,可以此串出第三條項鍊,項鍊上包含5及它的所有倍數,這條項鍊會在10=2×5的倍數與2的項鍊纏繞,在15=3×5的倍數與3的項鍊纏繞,而在30=2×3×5的倍數,同時與這兩條項鍊纏繞在一起。
如此一來會產生一張優雅的自然數網。在各條項鍊最開頭的那些珠子就是質數;這些數除了自身與1之外沒有別的因數。數字2之所以特別,不僅因為它是第一個質數,還因為它是唯一的偶質數。此條項鍊上的其他珠子則都在網子內,都是質數的乘積。
這張網子正是年代最久、最基本的數學結果之一,有個恰如其分的稱呼,叫做算術基本定理(Fundamental Theorem of Arithmetic):每個大於1的整數若不是質數,就是質數的乘積。西元前300年左右,歐幾里得在他的經典之作《幾何原本》中證明了這個定理。此定理還說,乘積裡的質數沒別的選擇。舉例來說,乘出20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兩個2與一個5相乘。每個自然數都是唯一一組質數的乘積。
因此質數成為算術的基本單元。就像分子是由週期表元素的唯一組合構成,自然數也是唯一的質數乘積所構成。
數字安全
幾千年來數學家一直在思量、讚歎這些算術基本單元,然而這些數的威力遠遠超出了大家的推想。例如當你使用網際網路時,質數會保障你的財產安全及隱私。
質數的祕密武器就是,質數相乘很容易,但因數分解卻很難。要找出大數的質因數,需要強大的運算能力。迄今為止最難分解的數,稱為RSA-768,這個數有232位,是兩個116位的質數的乘積。分解RSA-768總共花了上百部電腦兩年的時間,只用一部電腦的話,可能需要將近兩千年。
RSA-768
=123018668453011775513049495838496272077285356959
5334792197322452151726400507263657518745202199786
4693899564749427740638459251925573263034537315482
68507917026122142913461670429214311602221240479274
737794080665351419597459856902143413
=
334780716989568987860441698482126908177047949837
1376856891243138898288379387800228761471165253174
3087737814467999489
×
367460436667995904282446337996279526322791581643
4308764267603228381573966651127923337341714339681
0270092798736308917
由於分解某些大數(特別是兩個大質數的乘積)很困難,所以可以把質數變成數學「掛鎖」。假設有一種利用大數N加密訊息的方法,需要知道N的質因數才能解密。而你要傳送某個須加密的訊息給我,譬如你的銀行帳戶,我就先找兩個大質數相乘,做為數字N;這相當容易。然後我把數字N公開傳送給你。N就像個已打開的掛鎖,無論誰都能把它鎖上,但需要鑰匙才打得開。接著你用數字N把訊息加密,上鎖,對我而言解密輕而易舉,因為我已經知道N的因數(也就是掛鎖的鑰匙),然而其他人就得投入大把時間分解N,才能破解密碼。這個概念正是RSA公鑰密碼系統的基礎,這種密碼系統已經受到廣泛採用,可保護個人的信用卡資料與密碼。
究極的複雜度
要破解RSA系統,有兩種顯而易見的方法。其中一種是打造出更快的電腦,不過加密人員只要採用更大的質數,很容易就能反制(除非你發明出量子電腦)。另外一種可能更具破壞力:找個又快又新的因數分解方法,速度快到可以把全世界的銀行資料都手到擒來。
這樣的方法是否存在,與數學上數一數二的待解難題有關。因數分解屬於NP類的數學問題。NP問題有容易檢驗的答案,意思是電腦可以在合理的時間內驗證答案是否正確(電腦科學家很清楚他們所說的「合理」是指什麼),因數分解屬於NP問題,因為只要找到質因數,就很容易檢查因數相乘的結果是否能得出原數。在NP類的問題中,有一些也能在合理的時間內解答;這些問題稱為P類。數學家仍不知道包括因數分解在內的其他NP問題是否也有快速的解法,或者P類是否就等於NP類。這個問題稱為「P=NP問題」,在1971年提出,至今還沒有人找到答案。
克雷數學研究所(Clay Mathematics Institute)體認到P=NP問題的難度,在2000年把這個問題列入了七大「千禧年大獎難題」,提供一百萬美元獎金給能夠證明它為真或為假的人。雖然不是人人同意,但大多數數學家似乎認為P不等於NP,這表示NP問題真的非常難,而且只要有源源不絕、愈來愈大的質數可以製鎖,數學掛鎖將會很安全。
質數謎題
幸虧有歐幾里得《幾何原本》中的另一個結果,確保我們有源源不絕的大質數可用,這個結果就是:質數有無窮多個。他證明的方法(見下方專欄)簡單確鑿,不過並沒有指出無窮多個質數是哪些。歐幾里得的結果正說明了數學上經常遭遇的狀況:就算你可以證明某物存在(譬如質數有無窮多個),你的證明也不見得能描述這些物件;這是一種非建構性(non-constructive)的證明。
質數無窮無盡
歐幾里得對於質數無窮多的證明,非常簡單優雅。先想像質數有限,並分別標上p1到pk。接著思考考E=(p1 × p2 × ... × pk)+1。歐幾里得的算術基本定理說明了E是唯一的質數乘積,但p1到pk中的任何質數都不能整除E(因為加上了1),所以E若不是質數,就一定有另一個質數p(k+1)能整除E,而這個質數沒有包含在原來的質數集合中。不管對哪個有限的質數集合來說,同樣的論證都成立,也就是這樣的集合永遠沒辦法建構出所有的自然數。因此,質數有無窮多個。就是這樣,你是個希臘數學家!
這也許沒什麼好意外的,假如你想一一寫出質數,證明有無窮多個,不就需要花無窮盡的時間嗎?但也不盡然。如果你要我寫出所有的偶數,雖然也是無窮多個,但我只要說:偶數是形式為2n的數,其中n是自然數,所以你能輕易算出第100個偶數是2×100=200。
質數似乎沒有類似的描述。看看頭幾個質數,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可描述這幾個數的規則。數學家很快就發現,兩個質數之間的間隔並不相等: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67, 71, 73, 79, 83, 89, 97  
沿著數線繼續往前看,質數看似愈來愈稀疏,但在某些區段又好像比其他區段密集。舉例來說,在一千萬之前的100個數中有9個質數,但在一千萬之後的100個數中只有2個質數。
幾百年來數學家一直努力尋找質數中的模式,也有了大快人心的結果。例如,質數偶爾會成對出現,兩質數只相差2,像是3與5、5與7、11與13、29與31。100以內的25個質數中,可以找到8組像這樣的質數對。已知最大的質數對是
3,756,801,695,685×2666,669–1與3,756,801,695,685×2666,669+1,在2011年發現,兩個數都是200,700位數。
數學家認為,這種質數對有無窮多組,稱為孿生質數猜想(Twin Prime Conjecture),至今超過一百五十年一直沒有人能證明。這也說明了數論中的常見現象:假設很容易,也容易陳述,但不表示容易證明。
1740年代有個特別著名的例子,出現在德國數學家克里斯欽.哥德巴赫(Christian Goldbach)和大數學家雷翁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下一章還會提到他)的通信內容中。哥德巴赫推測,每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的總和。這對前面幾個偶數而言是對的:4=2+2,6=3+3,8=5+3,10=5+5=7+3。電腦已經檢驗到4×1017為止,都是對的,但仍欠缺一般性的證明。
哥德巴赫猜想在數學圈外也很出名,經常出現在電影、小說和電視節目中,用來彰顯故事中聲稱破解它的人物天資聰穎。
書籍介紹
作者:瑪莉安.弗萊伯格、瑞秋.湯瑪斯
譯者:畢馨云
印度最偉大的數學家婆什迦羅為了安慰嫁不出去的女兒,用女兒的名字作為書名寫了一本數學書,正是這本書裡提到了重要的「0的運算」;畢達哥拉斯學派在西元前五世紀的義大利簡直就是個幫派,而「世上只有有理數」便是幫規;牛頓和萊布尼茲分別發明了微積分,此後為了誰先誰後而展開激烈爭論,一吵就是數十年;還有更多更多在特殊數字背後的歷史軼事,數學就有了更多讓人進一步深入探索的好理由。也唯有在真正探索之後,你才可能想像,數學的邏輯多麼嚴密,竟能完美詮釋大自然和宇宙現象。
在本書裡,兩位熱愛數學的作者以淺白而幽默的筆法,從每個人最熟悉的0與1開始說起,揭開一個有血有肉、饒富趣味的數學世界──那些與生活最相關的數字,以及背後的故事與歷史,盡皆躍然紙上。無論是無理數發現者的最終下場、龐大的質數如何成為網路加密的關鍵、大自然不同物體上的螺旋形狀暗藏的數學規律、看不見的第四維如何影響了狹義相對論,還有許多懸而未解的世紀數學之謎,都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連接過去與未來的那道門,讓你見識到數學無遠弗屆的影響力。
getImage_(2)
Photo Credit:麥田出版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好玩的居家數學遊戲

好玩的居家數學遊戲

11 人追蹤
追蹤
喬依絲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最近有項研究發現,透過孩子在幼兒園時期所學到的數學技能,可以預測將來在小學階段數學和閱讀的學習成績。學習數學可以促進工作記憶,提高注意力以及其他基本認知技能。但是不要購買閃示卡和練習簿,因為這些可能會壓制孩子對這個主題的自然興趣。相反地,讓孩子參與一些有趣的數學活動,幫助他們在理解數學方面建立扎實的基礎。
數字概念
算數很重要,它有助於兒童學習數字順序。其中有三個重要的數字概念 : 一對一的對應關係(每個物件只計算一次)、基數(最後一個計算的物件數字就是這些物件的總數)、和不變性(物件放置的方式不會影響數量,例如,展開放置或全部集中在圓圈中)。這裡有些可以幫助孩子發展這些基本數字概念的方法。
  • 在日常生活中練習計算物件數量。例如,數算襯衫上的鈕釦數量、超市袋裡的蘋果數量、餐桌上筷子數量等。剛開始時總數不要超過五個,再依能力逐漸增加。
  • 將物品排成一列。給孩子一些硬幣,先讓孩子數算數量,接著請孩子將這些硬幣排成一個圓圈,再排成一列,或展開,每排一種形狀就再數一次,以此學習數量不變性。
幾何與空間概念
通過玩積木和其他建築類玩具,孩子們可以對幾何和空間關係有基本的了解。
  • 辨識家中物品的形狀。玩一個簡單的遊戲,找到家中各種物品的基本形狀,如四邊形的相框、圓形的時鐘、三角形的板子等,並教導孩子定義形狀的基本概念,例如三角形有三個連接的邊。
  • 談論書中圖片的放置。閱讀故事書時,可以問孩子一些空間或尺寸相關的問題,如「月亮在哪裡? 在樹上嗎? 河馬比猴子大嗎? 哪種動物更大?」
  • 製作住家地圖。透過幫助孩子製作臥室或客廳的位置圖來練習更多的空間語言,並且詢問有關它們的位置以及它們的距離等問題。
測量
有許多形式的測量需要學習(長度,高度,重量,尺寸,數量)和許多測量的工具,可以將這些測量概念放入日常活動中。
  • 在做飯或烘烤時測量。用量器在測量水或麵粉時,可以向孩子介紹整數和分數的概念,問他「你能裝半杯嗎? 你能裝一茶匙嗎?」
  • 在超市玩重量比一比。在超市取兩件不同的物品,問孩子哪一個比較重,讓孩子學習如何理解重與輕的概念。
  • 腳掌大小比一比。父母將腳放在孩子的腳旁,問孩子哪隻腳比較長。也可以利用捲尺實際丈量長度。
Refer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