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生活中有甚麼數學嗎?

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百年数学院 几代数学人 2013-12-18 04:3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百年数学院 几代数学人

2013-12-18 04:3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10人参与
百年数学院 几代数学人
张益唐在北大作学术报告
  他们是从百年学府走出的莘莘学子
  他们是活跃于国际舞台的数学专家
  无论天空有多大,飞得有多高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北大数学人
  卓越:百年学府名家辈出
  百年来,从北大数学学院走出的校友中,不仅院士辈出,更涌现出许多学界“第一”。截至2013年,北大数学学院培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2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其中1952年以后培养的中科院数理学部院士有张恭庆、姜伯驹等10人。正值盛年的田刚和校友郁彬先后当选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田刚院士2002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一小时报告,成为国内数学家中的第一人;2012年他又受邀担任国际数学权威奖项阿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这也是中国数学家中的第一人。
  北大数学学院在政界、实业界也都有杰出的校友。1954级校友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有“当代毕昇”之誉,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1955级校友周铁农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4级校友齐续春现为全国政协副主席;1963级校友黄志源长期掌舵金光集团,始终心系母校,早于2002年就向北大捐赠九千万元人民币,在最近的数学学科百年庆典之际又设立基金支持数学发展。
  北大数学学院学子群星灿烂,难以一一赘述,这里集中回顾改革开放后走入燕园的校友风采:
  在过去的十年里,有两位校友获得统计界最著名的考普斯会长奖,他们是1981级校友刘军,1993级校友寇星昌。考普斯会长奖每年只奖励一人,获奖者为40岁以下并且在统计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2013年寇星昌还获得了古根海姆奖(Guggenheim Fellow)。这两位校友现在均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现为北大数学学院教授的范辉军,1994年进入北大攻读博士,师从张恭庆院士。2003年加入北大数学学院工作。他与人合作的研究文章最近在世界顶级数学期刊《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2013年第一期发表。
  许晨阳,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北大数学学院,2008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教授并入选中组部第一批青年千人计划。他已有3篇与人合作的论文被世界顶级数学期刊《数学年刊》接受,在国内尚属首位。他最近还荣获“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和“中国青年科技奖”。
  荣耀:写入数学史的北大人
  北大数学系于1978年恢复高考招生,这一届学生中的张益唐校友,2013年4月向数学领域最著名的刊物《数学年刊》投递文章《素数间的有界距离》,5月即获《数学年刊》接受。他在文章中证明了存在无数个素数对,其中每一对中的素数间距不超过七千万。这一结果成为解决古老的孪生素数猜想的里程碑。为此,2013年5月14日,顶级科学期刊《自然》在“突破性新闻”栏目里,宣布一个数学界的重大猜想被敲开了大门。之后,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卫报》都大篇幅报道了张益唐的工作,印度主流报纸甚至称他为“华人中的拉马努金”,拉马努金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数学家。张益唐的这篇文章震动了学术界,也震动了世界,他给出的这一伟大框架将永远地写入数学的历史。
  美国数学会决定将2014年弗兰克·奈尔森科尔(Frank Nelson Cole)数论奖授予张益唐,科尔数论奖于1931年开始,每三年发一次,是数论领域的最高成就奖。
  张益唐的成功还体现了北大学人的风格:敢于攻难题、安于坐冷板凳。他博士毕业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快餐店打工,后长期在大学做普通的讲师,一辈子只发表过两篇文章。看淡名利的他脑子里长期有世界难题,数十年如一日地思考研究,终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可敬:北大数学女将也摘星
  数学领域女性的比例相对较少,而成名的女数学家更是少之又少。但北大数学学院却培养出一批著名的女科学家,包括张芷芬教授、石青云院士、杨芙清院士等。改革开放后培养的学生里也有数位杰出女数学家。
  邬似珏,1979年入读北大时只有15岁,在北大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后,赴美耶鲁大学再获博士学位。邬似珏是世界上水波方程最重要的专家,对水波方程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上世纪90年代末期,邬似珏解决了二维和三维水波方程的局部适定性,破解了五十年的挑战性难题。
  1979年入学的路江华,北大毕业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数学博士,在辛几何、李群理论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十几年前回到香港,现在是香港大学数学系主任。
  1980年入学的郁彬,北大毕业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统计学博士。她是统计理论、高维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方面国际著名学者。她的交叉学科研究既广泛又深入,包括神经科学、遥感和生物信息。基于其杰出贡献,郁彬教授2006年获享有盛名的古根海姆奖。她被选为数理统计学会会士,IEEE会士,美国统计协会会士,并于2013年当选为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精彩:北大数学的未来新生代
  一代代北大数学学子的骄人成绩在年轻一代学子中得到传承,这些“70后”“80后”们继承了北大数学人甘于寂寞、不怕吃苦、一心治学的优秀传统,展现出未来新生代极其精彩的一面。
  张伟,2000年进入北大,2006年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现在是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2010年获SASTRA拉马努金奖,年仅29岁。拉马努金奖评委主席阿拉底在颁奖词中说:“张伟博士在数论、自守形式、L函数、迹公式、表示论和代数几何等数学的广泛领域,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已经成为他所在领域的国际领袖。”张伟2013年还获得斯隆学者奖(Sloan Fellow),此奖由斯隆基金会自1955年起颁发,奖励那些在职业生涯早期有杰出表现的年轻学者。
  袁新意,张伟在北大的同班同学,200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现在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他曾于2000年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2008年获得克莱研究奖,当时只有26岁。
  对此,普林斯顿大学著名教授张寿武说:“在这么年轻时就获得国际数学界这么高的评价,他们是中国数学的未来。”
  像张伟、袁新意一样在数学领域做出成就的新生代还有很多:
  恽之伟,2000年进入北大,2009年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现为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2000年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2012年获得SASTRA拉马努金奖。
  朱歆文,2000年进入北大,2009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现为美国西北大学助理教授。2013年获得美国数学会百周年纪念奖(AMS Centennial Fellowship)。
  鲁剑锋,2001年进入北大,2009年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现为杜克大学助理教授。2013年获得斯隆学者奖。
  倪忆,1997年进入北大,2007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加州理工学院助理教授。他获1997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2012年获得斯隆学者奖。
  钟声,1997年进入北大,2005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副教授。2011年获得美国国家卫生局创新奖(New Innovator Award),2012年获得斯隆学者奖。
  刘若川,1999年进入北大,200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11-2013年任密执安大学博士后助理教授。他是1999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得主。现为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并入选中组部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
  除了从北大走出的张伟、袁新意,以及从北大走出又回归燕园的许晨阳、刘若川等人,北大吸纳的一批年轻学术骨干中很多人毕业于兄弟院校,博士学位则来源于十几个国家,包括李若、章志飞、李铁军、王家军、姚远、王嵬、安金鹏、葛颢、郭紫华等等。
  北大燕园,正在成为这些年轻人学术起跑的首选之地。(汤 涛 宋春伟)

讓人吃驚的四個經濟學悖論 北京新浪網 (2013-12-31

讓人吃驚的四個經濟學悖論

北京新浪網 (2013-12-31 13:23)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慄施路
  為什麼法拉利比現代好,公司卻沒有現代賺錢?船的每一部分更新後還是原來的船嗎?為什麼水對於人類來說比鑽石更加必要卻沒有那麼貴?為什麼有了賭場以後拉斯維加斯沙漠的水源再也不用發愁?一切將會由經濟和金融學原理來解答。
水和鑽石,價值和價格。  價值悖論
  作為生活必需品的水價值很低,奢侈品如鑽石的價值卻很高,但為什麼水的價值比鑽石低?儘管在維持生存的價值上水要高出鑽石,但是市場價水卻不如鑽石。當消費量較小時,兩者相比水的邊際效用要大於鑽石,因此兩者都缺少的時候,水的價值就更高。事實上,現在我們對水的消費量往往都比較大,鑽石的消費量卻遠沒有那麼大。
  大量水的邊際效用小於少量鑽石的邊際效用,而並不應該比較總價值。儘管水作為人類生存必需品的總體價值十分大,但是全球的水資源足夠充沛,水的邊際效用也就處在相對較低水平。
  急需用水的領域一旦被滿足,水就被用作不那麼緊急的用途,邊際效用因此遞減。所以,水的總量增加,水的總體價值就減少。鑽石的情況就不同了,不管地球上到底有多少鑽石,市場上的鑽石始終是少量,一顆鑽石的用途比一杯水大得多得多得多。所以鑽石對於人更有價值,鑽石的價格遠高於水。
  忒修斯之船悖論
忒修斯之船  一艘船的所有零件都換成新的後,還是同一條船??當一個整體的所有組成部分都被替換,那麼這個整體還是原來的整體??有些人說:“船還是原來的船。”但是也有人說:“船已不是當初的船。”基於這個理論,人體的細胞每過七年就會更新一次,也就是說,每過七年,你在鏡子里看到的自己都不是七年前的自己。
  節約悖論
銀行泰鬥,摩根大通  節約悖論是指在經濟蕭條時期所有人都把錢存進銀行,社會總需求會下降,反過來全社會的消費水平下降、經濟增速減緩,全社會的資產總數也就下滑。節約悖論認為,個人資產增值的同時,全社會資產反而減少,或者再放開了說,儲蓄額的增加在荼毒經濟,因為傳統認為個人儲蓄有益社會,但是節約悖論認為大規模的儲蓄會對經濟
  造成傷害。如果所有人都把錢存進銀行,賬面上個人的資產會增值,但是全社會總體的巨集觀經濟趨勢會下降。
  生日悖論
幾率並不完全是平均分佈的。  生日悖論提出了一種可能性:隨機挑選一組人,其中會有兩人同天生日的幾率很高。用抽屜原理來計算,只要人群樣本達到367,存在兩人同天生日的可能性就能達到 100%(一年雖然只有365天,但是有366個生日,包括2月29日)。然而,如果只是達到99%的概率,只需要57個人;達到50%只需要23個人。這種結論的前提是一年中每天(除去2月29日)生日的概率相等。
  所以,並非所有的幾率分佈都是平均的。認識到幾何遞增和遞減效應十分重要。而多數經濟學研究數據,如GDP和網路節點計算,是需要用自然對數做處理後才可以做線性回歸分析的。
  有個小故事是這麼說的,一個國王滿足一個數學家的願望,這個數學家拿出64格國際象棋棋盤說,第一格放兩粒米給我,第二格放四粒米,每一格都是上一格的兩倍,我只有這個願望。國王答應後發現,全國所有的米都放不滿最後一格(2的63次方是一個十八位數)。


詳全文 讓人吃驚的四個經濟學悖論-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1231/11482076.html

華羅庚老師華印椿曾駁日本人 證算盤是中國獨創 2013年12月30日

華羅庚老師華印椿曾駁日本人 證算盤是中國獨創
 
2013年12月30日 09:14:50 | 責任編輯: 華夏 | 來源: 中國日報網   ♦ 关键词 ⇒   華印  1970年  1927年  老師  
華印椿在書房中撰寫《中國珠算史稿》
華印椿的最後留影
中國珠算史稿》封面
陶谷新村19號建築外觀
華印椿舊居大門
華印椿雕像現代快報記者 王凡 攝
院中的珠苑
上期,《發現》周刊報道了南京陶谷新村幾處隱秘的民國建築。歷經幾十年的風雲變幻,許多宅子早已易主,但是在尋訪中,記者意外得知,陶谷新村19號當代著名珠算學家華印椿舊居目前由其後人居住。華印椿還有一個身份,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老師。敲響院門,現在的主人帶領我們走進了一段百年滄桑的故事。
花園中佇立著一尊華印椿先生雕像
陳嘉懿,陶谷新村19號現在的女主人,當代中國著名珠算學家華印椿的兒媳。“房子是老公公留下的,我1962年來南京,後來嫁給他兒子,在這裏一住就是半個世紀……”
陳嘉懿是上世紀50年代清華大學的高才生,她的愛人、華印椿的小兒子華興邦,則是北大研究生畢業。掰開手指算算,家裏有四個讀清華,一個上北大,還有第三代是美國哈佛大學的博士後。華印椿的治學態度對後代的影響可見一斑。因為華興邦目前身居國外,陳嘉懿做起了講述人。故事先從這幢建築說起。
陶谷新村19號建于上世紀30年代,是華印椿從陶谷新村17號主人、原金陵大學農學院教授郝欽銘手中購得的。這是一幢假三層小樓,民國風情,青磚黑瓦,帶有老虎窗和煙囪,院內還有個大花園,門頭上寫著“珠苑”。花園中,佇立著一尊華印椿先生的雕像,被鮮花圍繞著。
歷經歲月洗禮,老宅的地板早已都蛀了。為了完整保護老建築,陳嘉懿親自購買建材、設計方案、並監督施工,將房子保持原貌進行了三次整修。
她竭盡全力的保護,只因為這裏是華印椿一生中最重要的地方。
17歲任教,29歲出版第一本珠算專著
華印椿是無錫人,出生于1896年。他幼承家學,17歲便從事珠算教學工作,擔任無錫西漳天上市第一國民小學算術珠算老師。
當時,珠算教學都以熟讀上法、退法為啟蒙方法,學生在不能全部理解口訣的狀態下死記硬背,教學效果不佳。華印椿從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教育雜志》中得到啟發,大膽以五的分解與合成以及減、加補數解決進十加和退十減,以此代替上法、退法。這樣做在當時是需要勇氣的,因為很多人認為這是離經叛道標新立異的行為,他大膽變革,並運用啟發式的教學,終于得到肯定,並受到嘉獎。
1920年到1927年,華印椿在無錫公益工商中學和上海中華職業學校教授數學和商科珠算。在那個年代,不少書報上介紹外國人重視研究中國珠算而不斷創新的消息,激起了華印椿這位青年教師發奮研究珠算的志向。
從此,華印椿和珠算結下了不解之緣,孜孜不倦地研究宋代以來的有關史料,並留心搜集民間的各種簡捷算法,積極探索運算方法。1925年,他29歲那年,出版了第一本專著《珠算速計法》。問世後流傳海內外,再版了20多次。
提倡珠算速計,率先在練習題上給學生“限時”
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尤其是經濟建設的蓬勃發展促進了珠算技術的普及和提高,華印椿先後編寫出版了《財經珠算》《大眾速成珠算》《百分比簡捷算法》《珠算教程》《大眾珠算》《革新珠算》《簡捷珠算法》等許多書籍,受到廣大珠算工作者的歡迎,為珠算工作者提供了一批得力工具。他提倡算具的革新、算法的改進,認為珠算、筆算、心算“三算結合”,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因此極力倡導“三算”結算的方法。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三算”結合教學漸漸形成了風氣。華印椿回到南京後,協助南京師范學院(現南京師范大學)教育係在江蘇各地推動“三算”結合的教學實驗,並且推動了“三算”課本的編寫,為我國珠算事業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路子。
在華印椿的著作中所介紹的各種算法,不論是創新的或是整理的,都密切與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相結合。他在《珠算速計法》中提出:“計算迅速為珠算之特長,如失去其特長則無價值……勤習固屬必要,而又賴于方法之簡捷。”這是強調珠算速度的最早論點,並首先在練習題上標明要求在“幾分幾秒”內完成計算。
華印椿對一切有利于運算速度提高的方法都十分推崇,他極力提倡加減算不用口訣,撥珠通過練習以達到條件反射的水平。
駁斥日本人觀點,論證算盤是中國的獨創
華印椿在學術上一貫治學嚴謹,實事求是,從不迷信洋人和古人,多年來他撰寫了多篇論文,澄清了古今中外珠算方面的謬誤與訛傳。
1954年日本珠算界權威山崎博士發表了“中國算盤來源于羅馬”的觀點。華印椿憑著他數十年研究的閱歷,深知我國的算盤是經過籌算、珠算板的發展過程改進而成的,完全與羅馬無關。
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豈容抹殺?華先生認為這關係到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進步的貢獻,關係到我國古代科技發明在世界科技史上應有的地位和榮耀。從1970年開始,他廢寢忘食,跑了許多圖書館,翻閱了大量的資料,終于在1978年寫出了《論中國算盤的獨創性》一文,發表在《數學的實踐與認識》1979年第1期,針鋒相對地徹底否定日本人提出的四個論點,令人信服地證明算盤是中國人獨創。
論文發表震動了國內外珠算界。日本全國珠算教育聯盟會會長荒木勳和日本珠算史學研究會會長鈴木久男等,分別發表文章承認算盤是中國發明的。1979年7月,荒木勳代表日本珠算教育聯盟會贈給華印椿表彰狀、金算盤、金鐘。
艱辛創作15年,90歲高齡寫成《中國珠算史稿》
珠算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可是,珠算的史實卻零散遺缺。1970年,已經75歲高齡的華印椿痛感作為珠算創始國的中國竟然沒有一本珠算史,于是開始搜集、整理史料,並一一進行考證,決心在有生之年完成珠算史的編寫。由于古算史實的殘缺,考證費時,他先後兩次自費到北京查對孤本善本,一待就是一個多月,反復類比校勘。他這麼辛勞,目的只有一個——為珠算學科填補一項不應有的空白。
經過15年的艱苦努力,40萬字的《中國珠算史稿》終于脫稿付印,他的夙願得以實現,那時華印椿已經九十歲高齡。將書名定為《中國珠算史稿》,而不是《中國珠算史》,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但是華印椿解釋道:“這樣大著作出自一人之手,難免有謬誤之處,書名加上一‘稿’字,以期拋磚引玉,對珠算學術的發展是有利的。”
1979年,華印椿還赴北京參加中國珠算協會籌備會,當選主任委員,還在各方的主持下,成立了江蘇省珠算協會,被推選為常務理事、名譽理事長,後來又被推選為中國珠算協會顧問。雖然年事已高,但華印椿還積極為協會出謀劃策。
華印椿就這樣為祖國的珠算事業一步一個腳印地工作著,直到1990年去世,在珠算事業上辛勤耕耘了77年。他也由此成為近代唯一終身從事珠算研究的學者。
華羅庚曾經三次到陶谷新村19號拜訪恩師
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教數學時,華印椿的學生中,就有後來大名鼎鼎的數學家華羅庚。
陳嘉懿說,華印椿常常談起這位學生,說他學習非常用功刻苦。後來盡管因為貧困而退學,但他頑強自學,一心鑽研數學,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上世紀50年代,華羅庚來南京大學講學時,曾經三次到陶谷新村19號看望恩師。可見,華印椿對他的數學“啟蒙”是非常重要的。事實上,華印椿一生非常注重對中青年學生的培養,除了華羅庚,華印椿教出的學生還有很多頗有成就。
華印椿對子孫的影響更是潛移默化的,除了受他學術的影響,他為人處事的方法也在傳承。比如他很節儉,珠算的草稿紙都是正反來寫的。他非常注重子女教育,子孫們都在各自的領域學有所成,受他的影響也都非常孝順,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現代快報記者 王凡

不要相信你的直覺 Written By: 賴 以威|2013/12/31|Posted In:

不要相信你的直覺

Written By: 
|
2013/12/31
|
Posted In:
|
Tag:
Photo Credit:Celestine Chua
Photo Credit:Celestine Chua
「應該是這樣吧」。
許多時候我們遇到不懂的事情,常習慣就這麼歪頭兩秒鐘,然後,彷彿答案卡在腦袋裡面一樣,搖一搖,答案噗通一聲就掉出來了。
有人稱這是直覺。
然而,很遺憾地,大多數人的直覺都不是很準,不然就不會那麼多人在樂透選號時面帶微笑,還善良地想著要捐出一半頭彩。
要是理性點,應該會很憂心忡忡地想著:
50元花下去,中三碼的機率僅有1.78%,好低。
六碼全中的頭彩機率更是低到7.15億分之一,比每天車禍致死的機率5.25億分之一還低,唉。

就算不講容易讓人不理性的樂透,直覺在許多時候也經不起數學的檢驗。更正確一點的說法是,直覺本來就不大準,只是這世界並沒有太多事情能搞清楚對錯,所以不容易察覺到直覺到底有多不準。好比你覺得隔壁同學暗戀你,因為她下課常問你要不要一起去合作社,但事實上她只是單純想找人陪,可是在告白之前,你無法確認這件事情的真相。
更可悲的是,就算告白成功了,你還是無法確認她是否真的愛你。
聽不懂嗎?沒關係,再長大一點就懂了。
今天,我們藉由簡單的數學統計,讓大家實際看看,直覺跟事實間的差距,恐怕比藍綠兩黨之間的差距還大。後者至少還有「無能」、「貪汙」、「讓老百姓氣到高血壓」等等諸多族繁不及備載的共同點……。嗯,他們其實蠻像的,我似乎舉錯例子了。

※直覺 vs. 數學

翻開存摺,看看最左邊的數字,將這個數字稱為「首數」,一百多萬的首數是1,六千多元的首數是6,八十幾塊的首數即是8。現在,請用直覺判斷,全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存款金額首數,1~9各個數字出現的機率各自是多少呢?
均勻分布,每個數字出現的機率皆是1/9。
許多人的直覺應該此刻在腦海裡吶喊著這個答案,還帶點不屑。
要是順從直覺,按照這個邏輯繼續推理下去,使用歐元的人的存款金額首數,日本人的日幣存款金額首數,每個數字出現的機率應該也都是1/9的均勻分布。沒理由這項統計數字在台灣是均勻分布,到歐洲或日本就會改變,大家理當都該一樣。
現在,當我們假設有9個人,戶頭裡各自有100、200…900元新台幣,符合均勻分布。要是銀行忽然將他們的存款改以日幣或歐元計算,會得到下表。
台幣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
日幣3577141071142917862143250028573214
歐元2.557.51012.51517.52022.5

可以看見,首數1從出現一次,大幅增加到三與四次,首數9則消失在表格中。
考慮更一般的狀況,可以得到下面的統計分析圖。當台幣換算成歐元或日幣時,首數數字小的出現機率都比較高。
uniform_firstnum
至此,可以宣告直覺失敗,輸給了所謂的「班佛定律」:以自然形式出的數字,首數是1的機率約30%,2的機率是17.6%,依序遞減,首數是8與9的機率各自僅有5.1%與4.6%。

※班佛定律是哪招

要解釋這種不直覺的遞減現象,我們得先提一個生活中的例子。
想像一條長條狀的蛋糕,蛋糕上不同區域,有不同的裝飾:有些地方是草莓、有些地方是櫻桃、還有些地方是肉桂跟大蒜。
要是有四人想分這條蛋糕,而且每種裝飾都想吃到,最常見的作法,就是先將蛋糕由上往下,切成許多片,每一片的大小符合每個人能拿到的比例,切完後依序1、2、3、4、1、2、3、4…等分。每個人再根據自己的編號,週期性地挑出屬於自己的蛋糕。如同下圖,

理想蛋糕分法
理想蛋糕分法
上圖就是其中一人的切法。在每隔一段距離,切下等寬的一部份。可以確保每個人拿到他該拿到的比例,且各種裝飾都能拿到。我們稱這種為「理想蛋糕分法」。
回到首數的問題。
要是統計全台灣的人銀行存款,可以畫出存款的統計分布圖,我們用下面這張示意圖表示。
linearX
x軸為線性時,首數分布不規律且不均等。
存款首數為1的區域我們用紫色表示。要是將整個曲線想成一條蛋糕,切下的紫色區域起先是一條細細的「1」,過了2~9後,再來一塊粗一點的「10~19」,這次得隔久一點,過了0~99,才會再出現更粗的「10~19」。然後,得一直等到「1000~1999」。
切下的區域分別是1、10、100、1000…切的間隔是8、80、800…。
換句話說,依據不同首數的蛋糕切法,在不同間隔間,切下大小不同的面積,不是剛才說的「理想蛋糕分法」。可能,落在300~500的櫻桃就這麼沒了。
不過,要是將x軸的金額取對數(log),就會得到下面這張圖。
logX
x軸為對數時,首數分布呈現「理想蛋糕分法」。
方才所說的「理想蛋糕分法」——等間隔切下同樣大小的區域,在此重現了
因為是等間隔,不同區域的裝飾都能拿到,以取樣的角度來,就是取下來的部分能夠充分反映原來曲線的特性。
有趣的是,在對數轉換後,首數為1切下來的面積所佔比例是log102- log101=log2~30%,首數是2的比例則是log103- log102=log10(3/2)~17.6%,歸納出首數為x時,所佔比例為log10(1+1/x),。
這才是真正的首數分布。

回到剛剛不同幣值的問題,如果假設新台幣的存款首數分布是依據班佛定律時,換算成歐元跟日幣後,可以得到下圖
exp_firstnum
當首數分布,符合班佛定律時,不管怎麼切換貨幣,依然遵守班佛定律。
可以看見,換算到不同貨幣後,趨勢依然相似,大致依然符合班佛定律。終於,我們看到log離家出走,離開了數學課本

※數學界的抓猴達人,班佛定律

只要是自然產生的數據,且數據涵蓋範圍很大,首數分布即會符合班佛定律。
因此,班佛定律相當具有實際用途。好比,統計公司一年的各種報帳款項,便會看見班佛定律的存在。政府或會計師即可反過來利用班佛定律,審核公司報帳是否誠實,如果不符合班佛定律,可能就有問題了。
奈何我無法拿中華民國各級政府,或首長特別費的資料實際測試一下班佛定律的威力(也怕測出來發現不符合,大家反而會說「這不是理所當然嗎」),只好拿2012總統大選全國各鄉鎮的投票結果來看:

2012
2012總統大選符合班佛定律
結果相當符合班佛定律,這告訴我們,要嘛總統大選沒作票,不然就是作票的人精通班佛定律。
從一開始就說,別相信直覺了嘛。

參考資料:
  • R. M. Fewster, “A simple explanation of Benford’s law,” the American Statistician, vol. 63, no. 1, pp. 26-32, Nov. 2009.

学数学重在数学思维的训练 新浪育儿

学数学重在数学思维的训练

  看了一些关于《奇奇妙妙学数学》的评论,作为作者,我们很想借这个平台与大家交流一下我们的以下看法:
  引导孩子学数学,最重要的是给他们一种数学思维的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帮助他们智慧地生活。如果以为数学就是教会孩子学数数,认数字,算几个简单的加减法这么简单,这么功利,这样的数学就太枯燥无趣了。我们设计这套《奇奇妙妙学数学》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想法,意在抛砖引玉,给家长一个思路,方便大家各显神通把数学的概念引入生活,引入游戏,在生活与游戏中拓展孩子们的数学思维。
  书本是游戏的素材,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各种物品,随意展开的各种游戏活动(如捏陶泥,画画,运动……),皆可以成为孩子们接触、理解与实践数学思维的途径。举例来说,书中有会变法术的妙妙,一忽儿两个头,一忽儿四条尾巴,这正是孩子们常常异想天开的内容的翻版。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在捏陶泥、画画、甚至运动时派生出更多会“变法术“的小动物或者小怪物,举一反三,引导孩子尽情地去想象,去实践,将数的概念,数学的思维无限的拓展,带给他们有益的数学思维的养分。书中有简单的形状,这些形状组合起来,就会有无尽的变化,现实生活中,我们一样可以去拓展,去想象,鼓励孩子去发现更多的变化。书中某些内容必须文图结合才能完整地显现,孩子们需要细致地去观察,去分析,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这种逻辑思维能力,正是数学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奇奇妙妙和小鸡们变小之后被吹到一只猕猴桃的绒毛里,没有那一筐猕猴桃以及一个穿格子衣服的男人的背影埋下伏笔,没有那两只大手剥开的猕猴桃上看不分明的奇奇妙妙们的身影,我们就理解不了《奇奇妙妙历险记》也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
  当然,数学与生活永远是密不可分的。有了数学思维作为指导,我们的生活才会更有智慧。15个小朋友玩10座滑梯,20个小朋友玩10座滑梯,到底该如何分配?孩子们在生活与游戏中经常需要处理类似的问题,但是我们可能还没有将这些问题与数学思维挂钩的意识。只有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数学思维的意义才会显现出来。而这正是我们的孩子最缺乏的,也是我们的教育最缺乏的。我们期待这些特别的设计可以拓展家长的思路,让更多的人尝试从小处着手去变革教育。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处理,我们将数学思维隐藏在文字与画面里,孩子们才能在玩转这套书的同时,既享受到故事的乐趣,又在玩耍中获得一种数学思维的训练。不仅如此,当我们引领孩子们以类似的方式探索时,他们也必将这种思维模式逐渐内化,从中吸收更多有益的营养。
  基于这样一种设计思路,我们希望家长们在带领孩子们阅读这套书时,不要拘泥于文字本身,而要带着娱乐精神引导孩子去探索书中奥秘,并将其延伸到日常生活与游戏中,如此,这套书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
  书中现代欧美风格的绘画带来的视觉冲击比较强烈,虽然不太符合我们传统的审美取向,但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体会不同艺术风格的机会,对视觉思维比较发达的学龄前儿童来说,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孩子们的思维还没有受到某些既定价值观的影响,他们会以更开放的态度面对一切,所以他们喜欢恐龙,喜欢怪兽。因此,只要家长不带成见去看待这些绘画,孩子们接纳起来会更加自然。文:林怡

数学题“变身”智力游戏(组图) 复制链接 打印 2013年12月25日

2
  魔方大战
2
  猜“灯谜”
1
  扔“保龄球”

  导报讯

  (记者 张韩丰/文 张伟华 龙师附小/图)昨日,漳州龙师附小的操场上,顿时活跃了起来:一道道枯燥的数学题,变成了一张张“灯谜”、“奖券”;做数学题的过程,变成了玩保龄球、七巧板、魔方……这是该校的第三届数学嘉年华活动。

  昨日的活动,一共设有6个游戏关卡:“魔方大战”、“智慧扫雷”、“速算巧算24”、“图形拼拼乐”、“智慧冲浪”、“想得快投得准”等。每个年段的学生,只有一节课的冲关时间,手拿一张“游园券”,通关成功,就能收到一份小礼物。活动现场,很多学生都玩得很投入、很开心,还领取了奖品。

  对于该活动,漳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林琦说,结合某节课的特定知识结构,离开教室,换一种环境教学,会让孩子更深刻地学习知识,当然这种活动只能起到点缀、补充的作用。

  全国知名教育学者张文质也认为,把课堂搬到操场上,教学模式可以更灵活更有现场感,“不要把孩子框在具体的教学方式里,到教室外,也有很好的教学方式,这个活动生动活泼,在日常教学中,起到了补充作用,很有意义。” 变身一 灯谜

  “7/8,猜一成语。”“0000,猜一成语。”“讨价还价,猜一个数学名词。”操场上,600多道数学题,变身一张张彩色卡片,挂在彩绳上,被老师们戏称“灯谜”。

  于是,每位学生都争先恐后,生怕自己猜中的“灯谜”,被抢了。“我就要解出来了。”三年级的晓龙(化名)拿着草稿本、铅笔,不由分说地趴在地上算。“可好玩了,这比在教室里有趣多了!”三年级的林蓉(化名)很开心地说。变身二 奖券

  不单如此,还有的数学题,变成了“奖券”,扔进箱子里,让学生们抽,抽中哪个做哪个。一双小手主动伸进去,好奇自己的“奖券”上写的是什么,拿出来一看,便大声说:“大姐姐,大姐姐,你快来看,这道题我会!”“我们一直给孩子鼓劲,气氛好紧张,也好开心啊。”受邀参加活动的家长杨先生说。变身三 扔保龄球

  “6和8是7的邻居。这句话对吗?”小裁判雯雯(化名)问道。一年级的小姚(化名)不假思索,高声喊道:“对的!”

  这是“想得快投得准”游戏,5米外,5个酒瓶上标着“√”、“×”,判断题答对并用垒球投中的小朋友胜出。

  小姚手握着垒球,很认真地瞅了瞅,朝其中一个贴有“√”的酒瓶扔过去。

  “哎,没有中!”小姚拍着脑门,笑着说,“这是考数学,还是考体育啊?”虽然没有过关,但他还是很开心。

留給2014的待解之題:數學題娛樂題如何繼續求解 2013年12月31日 07:30:58來源: 中國青年報

留給2014的待解之題:數學題娛樂題如何繼續求解

2013年12月31日 07:30:58來源: 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2013年,全國多地陷入十面“霾”伏,常現霧中“海市蜃樓”。
娛樂題
動畫題
閱讀題
  面對近在咫尺的2014年,人們禁不住開始預測它的模樣。在“百度知道”輸入“2014”,會出現12萬多條相關提問,這些問號之中,無不飽含對未來的期待。在2014年展示它的全貌前,先讓我們靜靜地想一想:對于那些2013年未能給出答案的事件,該如何在2014年繼續求解?
  數學題
  2013年的年終,在翻開賬單計算花銷時,你是否看到有一項是為霧霾“埋單”?
  截至2013年11月30日,在某購物網站上,購買口罩的人比前一年多了181%,購買空氣凈化器的人同比增長131%;網友們總共購買口罩、空氣凈化器等與霧霾相關的產品450多萬次,共計8.7億元。
  如此抵抗霧霾,並沒有把它“請出去”。2013年,全國二十余省市陷入十面“霾”伏,“霧霾”成為全民的話題。“百度知道”的數據顯示,平均每天有42萬用戶瀏覽與“霧霾”相關的問答。
  為了治霾,2013年9月,國務院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加大綜合治理力度,減少多污染物排放;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等措施。並確立目標,要在5年內,使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重污染天氣較大幅度減少。
  公眾之問:自2011年開始對PM2.5的標準進行討論到霧霾成為全國話題,幾年中,大家對空氣污染的關注度不減反增。甚至有網友為了讓挑食的妹妹多吃青菜,拜托廣大網友在網上與他一同編制善意的謊言,告訴妹妹“吃青菜可以防止霧霾中毒”,吸引了1.6萬多名網友回復該問題。雖然吃青菜不能防霧霾,但選擇低碳生活卻是一種抵禦方式。目前,許多城市都行動起來,提倡為生活做“減法”。
娛樂題
  “每逢周末,我的遙控器就有點失靈,A臺在唱歌,B臺也在唱歌,C臺還是唱歌……”這是網民對盛極一時的音樂選秀類節目的調侃。
  電視熒屏中,音樂選秀類節目是各家衛視爭收視率的主戰場。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暑期前後開播的音樂選秀類節目共有13檔之多,草根的“明星夢”被不斷消費,各類選手的故事被編盡,節目形式也難覓新意。或許是意識到“明星夢”的油水快被榨幹,于是娛樂節目轉而消費明星。
  先是跳水類節目風靡,其噱頭在于明星跨界玩兒跳水,至于明星在訓練期間受傷、昏厥,甚至某明星助理溺水身亡等意外發生,更為該類節目帶來話題。
  年底,一檔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兒》引發收視熱潮,在眾多以“選”為主要目的的娛樂節目泛濫之時,主打親情牌贏得了觀眾的喜愛。
  然而,這些收視率頗高的節目也被詬病。一是,每當一類節目走紅,跟風之作便猶如雨後春筍,同質化嚴重。二是,這些節目多為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缺乏創新。
  對此,2013年10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于做好2014年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編排和備案工作的通知》,要求豐富節目類型。並稱“各電視上星綜合頻道每年播出的新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節目不得超過1個”。此外,還提出要抵制過度娛樂,防止雷同浪費。每季度將通過評議擇優選擇一檔歌唱類選拔節目安排在黃金時段播出。
  觀眾之問:有數據顯示,2014年,電視熒屏上新增綜藝節目的數量將達到106檔。《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等音樂選秀節目將確定回歸。而由于《爸爸去哪兒》的影響,未來可能將有20多檔與親子節目扎堆兒播出。
  通知的下發,可能讓不少電視臺慌了神,但于觀眾而言,卻吃下一顆定心丸,至少在新一年中,各衛視的娛樂節目可能不會在同一時段“撞臉”了。但從目前公布的綜藝節目名單來看,原創節目依舊匱乏。有媒體透露,美國的《奧茲醫生秀》、日本的《鐵人料理》、西班牙的《整蠱大明星》等節目將被換上“中國臉”,搶佔2014年的熒屏。
  我們的娛樂節目一向迷信引進境外版權節目,但不引進、不跟風,不代表沒有收視率。《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就是“本土品牌”,不僅在2013年吸引了大批觀眾,還帶出“今天你還寫字嗎”等話題。觀眾之所以買賬,不外乎它新穎、接地氣。
  如果各衛視能“換換腦”,不扎堆兒跟風,或許在2014年,觀眾和遙控器都能多一點幸福感。
  動畫題
  2013年4月1日,深圳一個不足5歲的女孩撐著一把黃色雨傘從6層樓上一躍而起,結果造成身上多處骨折。那時,她大概幻想著像動畫片中的人物一樣,撐著傘,以優美的姿態飄飄落地。
  4月6日,一對兄弟冉冉和浩浩被另外一名小夥伴用繩子綁在樹上,並點燃二人腳下的雜草,兩個孩子被嚴重燒傷。在他們的頭腦中,這不過是在效倣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灰太狼“烤羊肉”的情節。
  這一年,孩子因模倣動畫而造成傷害的事件層出不窮。有數據顯示,在《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灰太狼被平底鍋砸過9544次,看過動畫片,不少孩子效倣用玩具平底鍋砸人;動畫片《熊出沒》中,人物光頭強的口頭禪是“你竟敢攔我強哥,信不信我用電鋸”,武漢一個4歲男孩因癡迷該動畫片,竟真想買真電鋸……
  如此模倣,讓家長們開始警惕起這些看似“無害”的動畫片來,為動畫“除暴”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10月12日《新聞聯播》報道稱,多家動畫制作機構和動畫播出機構,聯合發出倡議,號召全行業承諾不制作、播出暴力失度、語言粗俗的動畫片。廣電總局或將出臺國產動畫片內容標準,對暴力、低俗、危險情節和不文明語言作出嚴格限制。
  孩子之問:動畫片究竟是童年的糖果還是糖衣炮彈?要為動畫“除暴”,亟須出臺具體行業規范。
  2009年,杭州國家動漫產業基地曾經提出“零六綠色動畫標準”,即為0~6歲幼兒提供安全、可靠、有益的環保型動畫片的標準。其中,對教育、暴力、劇本等指標提出具體規范。然而,有研究者曾對2005年以來國內生產的動畫作品進行調查,結果符合該標準的作品寥寥。也就是說,我們每年生產20多萬分鐘的動畫片,多數並不適合幼兒觀看。
  動畫片的創作者該想想,是不是創作角度產生了偏差?不要居高臨下,用成人的眼光描繪童話,試著“蹲下來”,看看孩子們所能感受到的世界。若只簡單地用動畫把他們推向成人世界,無異于揠苗助長。
  從2014年開始,讓孩子們慢慢認識這個世界好嗎?
 閱讀題
  2013年12月2日,一場拯救國內最大民營書店“光合作用書房”的計劃告吹,其所有門店全部關閉,創辦人可能將轉做電子閱讀行業。然而相較前幾年多個民營書店關張,2013年對書店而言,並不是個寒冬。
  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為中國最美書店的先鋒書店,在2013年共開了3家分店,都以民國時期專題圖書和復古創意文化產品為特色。
  位于北京國貿的Page One書店,僅憑圖書銷售就實現了單店盈利,原因在于它能提供網絡書店沒有的,最新最全的英文書和設計書,留住了大批中高端客戶群。
  個性化為書店帶來生命力的同時,新媒體也幫傳統書業打開局面。8月,新華書店與京東開放平臺圖書品類達成戰略合作,正式入駐該平臺,探索實體書店與電商合作的模式,銷售額實現增長。《小說月報》、《收獲》等雜志的微信公共賬號也陸續開通,訂閱用戶持續增加。
  此外,閱讀將立法也成為熱議話題。8月,全民閱讀立法起草工作小組草擬了《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初稿,具體內容包括成立國家全民閱讀指導委員會、設立國家全民閱讀節、制定全民閱讀規劃、建立國家閱讀基金、建設全民閱讀重點工程等。此消息一出,還是引起爭議,不少人認為即使立法,可操作性也不強。
  讀者之問:讀者出現斷層的純文學雜志已經借著新媒體重獲關注,傳統書店轉換經營模式,實體銷售與網絡銷售並行。這些傳統出版、閱讀方式的改變,讓越來越多的讀者重返紙質閱讀。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並不是大家不願意閱讀,而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面對龐雜的信息,精品匱乏,在文字垃圾的擠壓下,讀者難覓有質量的文字,久而久之,自然對閱讀提不起興趣。
  2014年,無論閱讀是否會立法,都不能幹涉個人閱讀,但它可以強制規定閱讀條件和環境,如平均多少人必須有多大規模的圖書館、多少公裏之內需要有一座圖書館等。試想,若是出門就有書店、社區就有圖書館,打開手機就能讀文學雜志,沒準,全民閱讀時代真會到來。
  拍賣題
  “我不明白,完全是朋友之間的私人書信,本是最為私密的個人交往,怎麼可以公開拍賣?”2013年5月26日,已故作家錢鐘書先生的遺孀楊絳發表聲明時這樣說。
  這份聲明源于中貿聖佳拍賣公司計劃拍賣60件錢鐘書書信手稿、13件楊絳書信手稿、兩人獨女錢瑗的6件書信手稿,以及錢鐘書《也是集》手稿和楊絳《幹校六記》手稿一事。
  這是2013年拍賣行業最受關注的事件。隨後,清華大學法學院召開“名人信件拍賣的有關法律問題”研討會,探討該問題。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國家版權局、中國作家協會等都表示支持楊絳。最終,拍賣公司選擇撤拍。
  近年來,名人手稿、書信屢拍高價的同時,爭議也不斷。由周作人撰書、魯迅批校的《日本近三十年小說之發達》手稿,曾在2012年拍出184萬元的高價。期間,拍賣公司未理會周作人16位後人對手稿來源的質疑,隨後,其後人將拍賣公司告上法庭。該案于2013年11月22日第一次開庭審理,目前尚未宣判結果。
  除了來源不明確外,偽作進入拍賣市場也屢禁不止。2013年12月7日,詩人郭小川手稿《團泊洼的秋天》被某公司拍賣。郭小川之女郭曉慧稱,這件拍品根本不是父親的筆跡,甚至文中還出現了多處錯誤。
  名人手稿、書信不光在拍賣場上受寵,網上拍賣也很搶手。2013年12月2日,作家遲子建稱自己的一份5頁手稿在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在孔夫子舊書網上被拍賣。
  名人之問:拍賣亂象無法一言蔽之,落錘成交時,委托人、買受人、拍賣公司自然賺得盆滿缽滿,哪管它的來源。
  目前拍賣法中的部分條款滯後于行業的發展,要遏制以上拍賣亂象,唯有用法律規范此類拍賣,明確規定各方權益,而不是讓法律成為某些拍賣公司的“擋箭牌”。此外,對“法律與道德”的探討也十分必要。讓拍賣活動合法、合理的同時,道德也是其基準之一。
  在得知書信要上拍賣場後,楊絳曾致電收藏錢鐘書書信、手稿之人,問他:“你為什麼要這樣做?請給我一個答復。”如今看來,這個問題應該被繼續追問。2014年,或許能給我們一個答案。

闖關遊戲引導 校園吹起數學風 2013-12-22 20:51 作者:本報訊

闖關遊戲引導 校園吹起數學風

2013-12-22 20:51 作者:本報訊
111
加入書籤:Facebook twitter plurk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動手做、動腦想,啟發學生學習動機!」新北市明德高中國中部和南投竹山高中獲得102學年度教育部教學卓越獎,秘訣就是把學生放在心上。他們將課程教學與校內外競賽結合,讓學生「做中學、玩中做」,引導低學習成就的孩子,不再恐懼學習。

(上圖)竹山高中《鄉下學校玩科學團隊》老師馮松林讓學生闖關活動玩科學實驗,強調科學不應只是菁英學科,藉由玩科學提升學生科學學習能力的自信與自律。(圖文/姜林佑)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22日舉辦「102年校長領導暨教學卓越獎北區論壇」,邀請獲獎教學團隊分享經驗。
明德高中國中部的數學老師自89年自辦《數食店月刊》,透過教師專欄、學生作品分享,搭建學習平台,95年啟動「行動數學」的教材研發,並在隔年開始規劃一年一度的「數學週活動」,讓學生透過闖關遊戲,回頭檢視課本內容。已有22年教學資歷的明德高中國中部數學老師陳玉芬發現,原本數學低成就的學生玩遊戲闖關時,表現較機靈,一點不輸給成績優異的學生。
「如果你要造船,請不要招攬人來搬木材,不要指派人任務或工作,而是要教他們去渴望無邊無際廣袤的大海。」陳玉芬引用《小王子》的故事指出,數學週啟動的契機在於看到明德學生,隨著年級成長,逐漸邁向高、低成就兩極化的模式,為了讓學生喜歡數學,才老師一個拉著一個開始實驗。

教材散落校園 變身學生玩具

明德數學團隊研發的「數學週活動」在每年12月、第二次段考後舉辦,國一、國二生負責闖關,國三學生擔任關主;老師每學年透過認養關卡的方式,以課程單元為基礎研發。透過關卡設計,數學團隊一年至少產製3個新教材,平時這些教材會散落在校園各個角落裡,等到「數學週活動」開始,成為闖關活動工具。陳玉芬指出,同樣是數學質因數分解的概念,但學生透過闖關就能輕易理解、運用,甚至活動結束後,散落在校園各地的教材,成為學生下課後的玩具。

▲新北市明德高中(國中部)《明德數食園團隊》數學教師陳玉芬,介紹學校用數學活動培養學生批判思考與欣賞能力的課程運作,如何成功帶動校園「數學風」。(圖文/姜林佑)

學生能玩可學 老師不再「講科學」

南投縣竹山高中共有2個自然組班級,化學老師馮松林在2011年接下辦理國際化學年「化學宅急便」的任務,發現學生「能玩可學」的特質,進而促使他檢討過去「講科學」的教學模式,讓他決定將化學教學回歸到本體的實驗活動上。
馮松林發現,初期,學生動手做實驗的動機並不強,第一次到實驗室的學生甚至不敢碰桌子,這使他決定以辦理校內實驗闖關活動為誘餌,挑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必須一手包辦實驗設計、活動舉辦、活動所需化學用品的保管、「說」科學的能力等,他強調,學生在一次次面對關卡設計的失敗後,將會慢慢懂得如何面對錯誤。
「科學教育不應只著重菁英學生。」秉持這樣的信念,馮松林要求竹山高中2班自然科新生成為高二生後,必須參與校外科學競賽,透過課程設計,將訓練內容融入其中,讓學生「做中學,玩中做」。他自信表示,目前參加教育部、遠哲科教基金會舉辦的科學實驗競賽,有一半的學生都得到獎項,這趟顛覆偏鄉教育的路程,令他十分滿足。

破解德國潛艇「奇謎」密碼英雄 數學大師圖靈獲赦免

破解德國潛艇「奇謎」密碼英雄 數學大師圖靈獲赦免


▲等了近60年後,破譯德國潛艇密碼的英雄兼數學大師圖靈, 終於獲得赦免。(圖/維基百科)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二戰時期,協助盟軍破譯德國潛艇密碼的無名英雄兼英國數學大師圖靈(Alan Turing),24日罕見的獲英女王赦免 (Pardon)他的罪。圖靈在1950年代因同性戀遭定罪,最後自殺身亡。
司法大臣葛瑞林(Chris Grayling)24日表示,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特赦圖靈,是因「在現代,這個判決既不公平,又具歧視性。由女王頒布赦免,對於一位傑出的人士來說,是再適合也不過的致意。」
圖靈被譽為「現代電腦科學之父」。 他發明的「圖靈機」(Turing Machine)可說是現代電腦的前身。二戰時他任職「布萊切利園」(Bletchley Park,又稱X電台)解碼中心期間,成功破解德國潛艇稱「永遠解不開」(Unbreakable)的「奇謎」(Enigma)密碼系統,被認為是協助英國打贏二戰的功臣。
「布萊切利園」這個機構每天破解約3,000份德國軍事通訊,外界認為在圖靈團隊的協助下,二戰提早了兩年多結束。但事關機密,「布萊切利園」與圖靈在戰時的貢獻一直到1970年才對外曝光,二戰結束時,圖靈連個勳章都沒有。
更悲慘的是,1952年時,他因為發生同性戀性行為,被法院判決「嚴重行為不檢」(英國當時視同性戀為違法行為,直到1967年才除罪化 )。他不但遭到撤職,還被施打女性荷爾蒙以進行化學去勢, 讓他後來變成了一個臃腫的大胖子。圖靈不堪折辱,於1954年咬下浸過氰化鉀液的蘋果自殺,得年41歲。
都市傳說,蘋果電腦的標誌,靈感即來自圖靈咬過一口的蘋果。不過蘋果公司否認了此一說法 。
近年來,如霍金(Stephen Hawking)等著名科學家都不斷力促英國政府赦免這位「現代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
力推赦免的科學家、皇家學會主席納斯(Paul Nurse)說:「這位傑出英國科學家因性向被迫害,實屬不幸。但現在我們可以只關心如何紀念他的遺澤,對於這點我很高興。」
2009年,英國首相布朗公開為政府「可怕」對待圖靈道歉,不過許多人士要求政府頒布完整的赦免令。
英國首相卡麥隆24日形容圖靈是一位「非凡的人士,在二戰期間力保國家存續方面,扮演關鍵角色」。


同性戀獲罪 英數學大師洗沉冤
Ads by Google
最殺遊戲徵才,16歲可申請 www.lccnet.com.tw
遊戲公司徵才培訓,挑戰月薪3-6萬 夠熱血,會一點電腦,請立即接受挑戰
圖林(法新社)
他的解碼機 現代電腦前身
〔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去世迄今一甲子的英國數學、電腦暨解碼專家艾蘭.圖林(Alan Turing),終於在今年的耶誕節前夕受到女王特赦,洗刷他生前被判同性戀的罪名。圖林是二次大戰期間的數學與電腦先驅,更是英國頂尖的解碼專家,他的解碼機「Bombe」可說是現代電腦的前身,曾成功破解德國U型潛艇使用的密碼,他在英國二戰時期解碼中心「布里奇利公園」(Bletchley Park)任職時的貢獻,被認為是縮短二戰的功臣。
英國46年前 同性戀才除罪
然而,圖林在1952年因同性戀被定罪,並被迫接受藥劑注射的化學閹割。在當時的英國,同性戀關係屬違法行為,一直到1967年才除罪化。這項判決讓他飽受屈辱,終於在1954年服下氰化鉀自殺,享年41歲。圖林生前的許多研究成果,一直到去年才公諸於世。
圖林去世後,包括霍金(Stephen Hawking)等知名科學家在內的許多英國高層人士,都為他蒙受冤屈而感到不平,不斷呼籲為這位「現代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的冤死正名。2009年9月,由於一份超過3萬人的連署,當時的首相布朗公開為政府「可怕」對待圖林正式致歉。去年5月,英國上議院非內閣閣員的一般國會議員提案,主張依法特赦圖林。
解納粹「啞謎」 縮短二戰功臣
在司法部次長葛雷凌(Chris Grayling)的請求下,英國王室對圖林的特赦令24日正式生效。葛雷凌認為圖林聰睿過人,他參與的解碼研究破解納粹德國海軍著名的「啞謎」密碼機,拯救數萬盟軍的生命。他說,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特赦圖林,是因為「在現代,這個判決既不公平,又具歧視性」。英國首相卡麥隆則說,圖林是「非凡人士,在二戰期間力保國家存續方面,扮演關鍵角色」。
蘋果LOGO致敬? 遭否認
由於圖林是因食用浸過氰化物溶液的蘋果而死,據稱蘋果公司的商標曾被誤認為來自圖林當時咬下的半個蘋果,但該圖案的設計師和蘋果公司都否認此說。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被問到此事,他說:「這(LOGO向圖林致敬)不是真的,但我們希望它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