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生活中有甚麼數學嗎?

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太缺人!英體育教師上陣「救火」教數學 2015年08月21日

太缺人!英體育教師上陣「救火」教數學

全英國中學數學教師目前有5500人的缺口(圖/thetimes)
全英國中學數學教師目前有5500人的缺口(圖/thetimes)
有流行語調侃「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不料這在英國居然成為現實。據報導,由於英國合格的數學教師嚴重短缺,有的學校被迫委派並不具備相關資質的教師—甚至體育教師來教數學。
專家估計,全英國中學數學教師目前有5500人的缺口,為了補漏,有的中學被迫找來體育教師或者地理教師「救火」,甚至任用起了一般極少帶頭教課的教學助理。
與數學教師人數短缺形成對比的是,英國政府對中學數學教育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對數學和英語測試成績的評估及要求也越來越嚴格。還有數學家19日呼籲,應該拿出更多福利,幫助學校招聘、留住合格的數學教師。
英國數學教育諮詢委員會成員羅伯特表示,數學教師短缺對那些規模小、品質差的學校造成的影響相對嚴重,而規模大、品質好的學校則影響不大。羅伯特稱,部分有條件的好學校會超額聘請數學教師,以備有人辭職的情況下的不時之需,所以不存在人手不足的困擾。
農村和沿海地區的學校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圖/express)
農村和沿海地區的學校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圖/express)
英國數學教師學會成員科琳娜表示,農村和沿海地區的學校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因為年輕的專業人士不願意在這種地方落戶,而大都市地區的狀況就要好得多。另外,數學教師們更願意去相對成功的學校求職;一方面原因是,那裡的學生常請家教,家長也更加支援學校工作,使得教師的任務變得相對輕鬆。
從國際測試的成績來看,英國15歲學生的數學成績在全球排名中連年下降,不少英國學生到16歲就不再學習數學了。為此,英國官方專門改革了數學考試系統,增加考試難度,每週數學教學時間也延長了1個小時。另外,英國還強制性要求所有英語、數學兩門考試成績在C以下的學生重考。

吴国平:数感,数学世界里的“内功” 吴国平2015-08-09 09:30:00

吴国平:数感,数学世界里的“内功”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就像武侠小说里面的内功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又非常重要。因为“数感”是一个人基本的数学素养,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这种能力的培养在于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在这种新理念的氛围下,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成为了教育聚焦的话题。
  那么课程标准具体是什么意思,我们来看一些具体例子:
  如从杭州坐车去北京,选择什么样交通工具,就会去默算时间来合理安排自己的行程。
  如去超市买零食,口袋多少钱,大概买多少,多久就会吃完,心中就有一个小算盘。
  再如给你一个箱子,能装多少东西,装什么,心里都会默默理一遍。
  这些都是数感在起作用。在生活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联系,建立一定数感,这样可以让我们以“数学的方式”去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本身是抽象的,但数学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新课改的要求就不断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这种意识其中一个层面意识就是“数感”。我们不可能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家,也没那个必要,但需要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如下面这道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看下面这道题:
  
  
  解题反思:
  本题考查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的运用,不等式组的解法,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时根据条件建立建立反映全题等量关系、不等关系、函数关系式关键.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例如,在实际生活中怎么去估算“厘米和米”,哪些物体可以用“厘米”或“米”作单位。有些人说较小用“厘米”,较大用“米”,那么这个大小又怎么去区分?像铅笔、橡皮、文具盒等短小物品用“厘米”作单位,课桌椅、门、教室的长宽等用“米”作单位;
  可以做了如下设计:
  1、一本数学教科书大约有100页左右纸装订而成。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自己的课本,感受一本书的厚度。
  2、将10本数学书依次叠在一起,每增加一本都请学生感受一次纸张的数量,感受数量由小增大的过程,建立大数的积累。
  3、想一想,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10本书是1000张纸,比10本书还要厚)请学生描述“1200张纸叠在一起有多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
  上述这些数学知识都来自于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这种“亲力亲为”的学习行为,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的含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能通过大量数学习题来完成,需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际生活,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这样随着数感的建立、形成、发展和强化,那么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素养就会慢慢的提高。

吴国平:“说数学”还是“做数学”? 吴国平2015-08-15 09:30:00

吴国平:“说数学”还是“做数学”?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知道了吗?知道了!”、“听懂了吗?懂了!”这样传统课堂在很多人记忆里是很深,很多人认为现在的数学课堂也是这样,老师讲,学生记。传统教学模式是指以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为目标,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鲜明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师基本上通过举手等直接问答形式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样课堂我们称之为“说数学”。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对我们的教育也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这种变化越来越明显,像《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就这样指出: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 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中。
  课程标准的要求指的是什么?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学习方式来学习数学,这个我们就称之为“做数学”。
  数学的知识和技能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不能说谁决定谁,而是谁都离不开谁,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才能达到一个良性循环。因为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如果在学习数学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我们刻意去回避思维能力的训练,那么这种结果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死读书”。
  
  如何让我们的“说数学”转变到“做数学”,已经是很多数学教育从业者非常关心的话题,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个教学实例:
  
  
  
  在教授数学知识之前,数学知识是书本上“死”的东西,数学思维能力是看不见摸不着。这时候我们需要利用数学知识创设一定教学情境,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土壤”,此时我们的教学就可以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让我们的数学教学从“说数学”转变到“做数学”。

吴国平:学数学多做题,做多少合适? 吴国平2015-08-13

吴国平:学数学多做题,做多少合适?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数学,在很多人眼里要学好、要想提高数学成绩,就是多做、多练,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学习数学是要做、要练的,但是做与练的时候,许多同学很容易走向一个极端,那就是死做死练、拼命“刷题”,这样结果数学学习只会变的枯燥,学的很累。而且在忽视数学学习方法前提下,拼命多做多练,数学成绩不一定会提高。
  学习数学就意味着要做题。但数学学习又不是做题这么简单,需要我们把注意力从纯知识点运算转移到解决问题过程上来,即强调数学知识在人脑中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
  单纯的计算,不能算学数学,只能算蛮做;单纯的想,只是空想;只有将数学解决过程与思维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思维之目的。这样在数学千变万化的前提下,做到“做一题、会一类”,在“题海”中让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不断提高。
  就像近几年出现热门考题--开放探索累问题,题干灵活,问题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单纯从计算、做题角度去考虑此类问题,那么很容易错判。
  开放探究问题最常见的是题型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结论不确性,要求添加条件或概括结论;其次是给定条件,判断存在与否的问题;近几年来又逐步出现了一些根据提供的材料,按一定规律自编问题并加以解决。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一种非常能训练和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题型。
  我们一起看个例子,此类题型是如何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解题反思:
  本题主要考查了四边形的综合知识.综合性较强,特别是第(4)题要认真分析。
  开放探究题常见的类型有:
  (1)条件开放型:即问题的条件不完备或满足结论的条件不唯一;
  (2)结论开放型:即在给定的条件下,结论不唯一;
  (3)策略开放型:即思维策略与解题方法不唯一;
  (4)综合能力型:即条件、结论、策略中至少有两项均是开放的。
  其中较典型的一类问题是存在性问题,需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在里面,在一定的前提下,需探索发现某种数学关系是否存在的题目。
  解数学要看作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让我们的思维与数学知识发生作用,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并且以一种数学语言呈现在我们眼前,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我们的思维能力,最终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2015年8月20日 星期四

數學推理滿分不難,記住這30個規律!

數學推理滿分不難,記住這30個規律!

  數學推理滿分不難,記住這30個規律!
  一、當一列數中出現幾個整數,而只有一兩個分數而且是幾分之一的時候,這列數往往是負冪次數列。
  二、當一列數幾乎都是分數時,它基本就是分式數列,我們要注意觀察分式數列的分子、分母是一直遞增、遞減或者不變,並以此為依據找到突破口,通過“約分”、“反約分”實現分子、分母的各自成規律。
  三、當一列數比較長、數字大小比較接近、有時有兩個括弧時,往往是間隔數列或分組數列。
  四、在數字推理中,當題幹和選項都是個位數,且大小變動不穩定時,往往是取尾數列。取尾數列一般具有相加取尾、相乘取尾兩種形式。
  五、當一列數都是幾十、幾百或者幾千的“清一色”整數,且大小變動不穩定時,往往是與數位有關的數列。
  六、冪次數列的本質特徵是:底數和指數各自成規律,然後再加減修正係數。對於冪次數列,考生要建立起足夠的冪數敏感性,當數列中出現6?、12?、14?、21?、25?、34?、51?、312?,就優先考慮43112(53)1226344738355
  七、在遞推數列中,當數列選項沒有明顯特徵時,考生要注意觀察題幹數字間的倍數關係,往往是一項推一項的倍數遞推。
  八、如果數列的題幹和選項都是整數且數位波動不大時,不存在其它明顯特徵時,優先考慮做差多級數列,其次是倍數遞推數列,往往是兩項推一項的倍數遞推。
  九、當題幹和選項都是整數,且數位大小波動很大時,往往是兩項推一項的乘法或者乘方的遞推數列。
  十、當數列選項中有兩個整數、兩個小數時,答案往往是小數,且一般是通過乘除來實現的。當然如果出現了兩個正數、兩個負數諸如此類的標準配置時,答案也是負數。
  十一、數字推理如果沒有任何線索的話,記得要選擇相對其他比較特殊的選項,譬如:正負關係、整分關係等等。
  十二、小數數列是整數與小數部分各自呈現規律,日期數列是年、月、日各自呈現規律,且注意臨界點(月份的28293031)
  十三、對於圖形數列,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其本質都是一樣的,其運演算法則:加、減、乘、除、倍數和乘方。三角形數列的規律主要是:中間=(左角+右角-上角)×N、中間=(左角-右角)×上角;圓圈推理和正方形推理的運算順序是:先觀察對角線成規律,然後再觀察上下半部和左右半部成規律;九宮格則是每行或每列成規律。
  十四、注意數位組合、逆推(還原)等問題中“直接代入法”的應用。
  十五、注意數學運算中命題人的基本邏輯,優先考慮是否可以排除部分幹擾選項,尤其要注意正確答案往往在相似選項中。
  十六、當題目中出現幾比幾、幾分之幾等分數時,謹記倍數關係的應用,關鍵是:前面的數是分子的倍數,後面的數是分母的倍數。譬如:A=B×5/13,則前面的數A是分子的倍數(5的倍數),後面的數B是分母的倍數(13的倍數)AB的和A+B則是5+13=18的倍數,AB的差A-B則是13-5=8的倍數。
  十七、當題目中出現了好幾次比例的變化時,記得特例法的應用。如果是加水,則溶液是稀釋的,且減少幅度是遞減的;如果是蒸發水,則溶液是變濃的,且增加幅度是遞增的。
  十八、當數學運算題目中出現了甲、乙、丙、丁的“多角關係”時,往往是方程整體代換思想的應用。對於不定方程,我們可以假設其中一個比較複雜的未知數等於0,使不定方程轉化為定方程,則方程可解。
  十九、注意餘數相關問題,餘數的範圍(0餘數除數)及同餘問題的核心口訣,“餘同加餘,和同加和,差同減差,除數的最小公倍數作週期”。
  二十、在工程問題中,要注意特例法的應用,當出現了甲、乙、丙輪班工作現象時,假設甲、乙、丙同時工作,找到將完成工程總量的臨界點。
  二十一、當出現兩種比例混合為總體比例時,注意十字交叉法的應用,且注意分母的一致性,謹記減完後的差之比是原來的品質(人數)之比。
  二十二、重點掌握行程問題中的追及與相遇公式,相遇時間=路程和/速度和、追擊時間=路程差/速度差;喚醒運動中的:異向而行的跑到周長/速度和、同向而行的跑到周長/速度差;鐘面問題的T/(1±1/12)
  二十三、流水行船問題中謹記兩個公式,船速=(順水速+逆水速)/2、水速=(順水速-逆水速)/2
  二十四、題目所提問題中出現“最多”、“最少”、“至少”等字眼時,往往是構造類和抽屜原理的考核,注意條件限制及最不利原則的應用。
  二十五、在排列組合問題中,排列、組合公式的熟練,及分類(加法原理)與分步(乘法原理)思想的應用。並同概率問題聯繫起來,總體概率=滿足條件的各種情況概率之和,分步概率=滿足條件的每個步驟概率之積。
  二十六、重點掌握容斥原理,兩個集合容斥用公式:滿足條件1的個數+滿足條件2的個數-兩個都滿足的個數=總個數-兩個都不滿足的個數,並注意兩個集合容斥的倍數應用變形。三個集合容斥文字型題目用畫圖解決,三個圖形容斥用公式解決:ABC=A+B+C-AB-AC-BC+ABC
  二十七、注意“多1”、“少1”問題的融會貫通,數數問題、爬樓梯問題、乘電梯問題、植樹問題、截鋼筋問題等。
  二十八、注意幾何問題中的一些關鍵結論,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周長相同的平面圖形中,圓的面積最大;表面積相同的立體圖形中,球的體積最大;無論是堆放正方體還是挖正方體,堆放或者挖一次都是多四個側面;另外謹記“切一刀多兩面”。
  二十九、看到“若用12個注水管注水,9小時可注滿水池,若用9個注水管,24小時可注滿水,現在用8個注水管注水,那麼可用多少小時注滿水池?”等類似排比句的出現,直接代入牛吃草問題公式,原有量=(牛數-變數)×時間,且注意牛吃草量“1”及變數X的變化形式。

  三十、記住這些好用的公式吧:裂項相加的(1/-1/)×分子/差。日期問題的“一年就是一閏日再加一(加二)”。等差數列的An=A1+(n-1)×dSn=(A1+An)×n/2。剪繩子問題的2N×M+1。方陣問題的最外層人數=4×(N-1);方陣總人數=N×N。年齡問題的五條核心法則。翻硬幣問題:N(N必須為偶數)枚硬幣,每次同時翻轉其中N-1枚,至少需要N次才能使其完全改變狀態;當N為奇數時,每次同時翻轉其中偶數枚硬幣,無論如何翻轉都不能使其完全改變狀態。拆數問題:只能拆成23,而且要盡可能多的拆成32的個數不多於兩個。換瓶子問題的,所換新瓶數=原購買瓶數/(N-1)

与外星人聊天:数学是首选宇宙语言? 2015年08月09日09:26 来源:新京报

与外星人聊天:数学是首选宇宙语言?

2015年08月09日09:26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与外星人聊天:数学是首选宇宙语言?
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任务控制中心,NASA通过深空网络向太空发送歌曲
旅行者金唱片
  唱片封面用图案的方式解释唱片的播放方式。
  二进制数字表示转速(3.6秒/转)
克林贡语
  《星际旅行》中外星物种克林贡人说的语言,是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语言系统的人造语言
纳美语
  《阿凡达》虚构的外星物种纳威人的语言,由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教授、语言学博士保罗·弗朗莫花4年时间创造
  媒体近日报道,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划于今年秋季开设一门“宇宙交际语言”的课程。新京报记者联系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该校宇航学系、外星人搜寻中心均表示今年秋天要开设的课程里没这门课。不过事实上,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就已开始研究宇宙语。这一带有科幻色彩的学科近年来也成为了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那么是否真的存在一门全宇宙通用的语言?
  1 【研究】
  数学是首选宇宙语言
  科学家们认为,与外星人沟通的可能性在于某些超越文字的宇宙逻辑或感知。因此,宇宙语的研究突破口主要集中于三个领域,即数学、音乐及图像。
  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类就曾经设想过与火星人通讯的可能性,包括向太空发射摩尔斯电码,砍伐地球上的森林形成某种几何图形等。1896年,数学家弗朗西斯·哥尔登指出,数学是文明的核心,如果能用数学方法表达语言,是最容易被外星人接受的。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也曾说过,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
  沿袭这一思想,荷兰数学家汉斯·弗罗登塞尔设计了一种以数学为基础的人工语言-宇宙语。1960年,弗罗登塞尔出版了一本宇宙语的经典专著《宇宙语:一种为宇宙间沟通而设计的语言》。详细介绍了这种数学人工语言的规则和代码,用数学及逻辑的方法来构造词句,而不是字母或笔画。
  同时,弗罗登塞尔还设想可以发射不同波长的无线电波来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可以用短的无线电波信号代表数字,长的无线电波信号代表加减符号,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组合来表示不同的含义。弗罗登塞尔认为,与外星人沟通交流应当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先从最基本的数学概念开始,然后再逐步扩展到复杂的文化概念等。
  除用数学逻辑与外星人沟通,研究者们还设想通过音乐和图像与外星人沟通,把图像分解为诸多像素方格,利用颜色的深浅,用数字0与1分别表示出来,形成一幅数字信号图。
  有一些科学家认为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可以跨越文化、种族甚至星际差异。因此,音乐应该也可以是与外星人沟通的宇宙语。
  我们可以看到,在以上三种沟通方法中,以数学逻辑为基础的宇宙语是基础以及核心,图像宇宙语最终也要编码成数字信号,才能向外星人发射。中山大学教授、语言学家、数学家周海中认为,数学表达准确简洁、逻辑抽象、形式灵活,是宇宙交流的理想工具。数学语言是首选的宇宙语言。
  2 【项目】
  悬赏100万美元“寻找”沟通方式
  媒体近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将于今年秋季开设一门为“宇宙交际语言”的选修课,讲授的是如何设计“宇宙语言”以及如何用它与外星人联系。不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传播部负责人鲍勃·桑德斯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这门课听起来会非常有趣,但我们目前没有类似课程开放给学生。”
  有报道称,实际上英美的一些大学,如美国的康奈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英国的利兹城市大学等都已开设或计划开设类似“宇宙语”的课程。这些课程大都围绕搜寻外星人展开,例如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外星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交际手段,如何与外星人接触,以及接触时要向外星人传递哪些信息。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在搜索外星人方面实力最雄厚的大学之一。上月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启动了一个名为“突破倡议”的科研探索项目。该项目旨在搜寻地外生命,以及如何与地外生命沟通交流。整个项目将持续10年,由俄罗斯富豪尤里·米尔纳全资赞助,耗资1亿美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参与其中。
  桑德斯介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直积极投身于外星人搜寻项目,虽然尚未开放这一课程给学生,但他们还与“突破倡议”项目联合推出了一个旨在呼吁各国民众共同参与的“宇宙语”研究计划。这一计划叫做“突破信息”,希望吸引全球各国对外星语言研究有兴趣的公众共同参与,讨论如何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与外星智慧生命沟通。这一项目将由美国著名科普作家、节目制作人安·德鲁彦负责。这一项目对“每一个人”开放,对于提出卓越观点和理论的公众,“突破信息”项目组将给予奖金奖励,奖金总额达100万美元。
  3 【实践】
  已多次发送“宇宙语”信号
  自从1960年,弗罗登塞尔首次设计出以数学逻辑编码的宇宙语言以来,宇宙语的研究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努力,其中不乏大胆的实践。
  人类最早往外太空发送信息是在1974年。这是一条经过编码的图像信息,长度为1679比特,科学家们解释,1679是23和73相乘的结果,如果将这一信息作为23×73显示,将出现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像。这条信息由射电望远镜发出,目标是球状星团M13,预计将于26974年才能到达。
  1999年和2003年,加拿大天文学家伊万·达蒂尔和史蒂芬·杜马斯,曾分别将载有他们自行设计的数学语言信息,通过射电望远镜发送到太空。他们原本还计划用航天器向外太空发射人类头发样本、照片等物体,但因资金限制未能成行。
  2008年2月,美国宇航局将披头士乐队的经典歌曲《穿越苍穹》发射到了太空,以庆祝宇航局成立50周年。
  2009年8月,澳大利亚“国家科学周”推出一项名为“来自地球问候”的活动,征集了来自195个国家和地区的25880条信息。经过数学语言转化后,成为总共达284.55万个字节的二进制码。当年8月31日,这些宇宙语从堪培拉太空信息中心发送到了行星葛利斯581d,预计将于2029年到达。
  4 【争议】
  外星人与地球人数学相同?
  “如果一头狮子会说话,我们未必能够理解它”,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指出,没有相同“生活形式”的物种无法沟通。
  虽然地球人已经多次尝试向外星智慧生命发送宇宙语信号,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得到确切的回复。与兴致勃勃支持宇宙语研究的科学家不同,天文学界也有部分科学家对宇宙语存在疑问。
  印度科学家森达·萨勒凯质疑,地球人的数学与外星人的数学也许存在很大差异,相同的数学算数基础不一定衍生出相同或相似的高级数学。
  还有的科学家担心,地球人的音乐在外星人听来也许是可怕的噪音,假如外星人截获这些音乐,可能引起的是敌对情绪,使地球陷入危机。
  争议虽在,人类的好奇心却无法磨灭“突破倡议”的赞助人尤里·米尔纳指出,他所资助的1亿美元,将使得这个项目每天收集到的信息是过去几年的总和,“这是一场赌博,但一旦有回报,就是巨大的回报。”也许,在未来的10年内,地球人真的可以通过宇宙语与外星人聊一聊。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你会跟他们说些什么呢?(原标题:与外星人“聊天”靠数学?)

吴国平:学会“分析”,数学就解决一半 吴国平2015-08-17 09:30:00中学数学

吴国平:学会“分析”,数学就解决一半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解决数学问题,不管题目难易程度如何,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能否正确无误的解决一道题目,那么需要我们对问题进行周密的分析,得到良好的解法。分析问题是指从问题的条件与结论中获取有利的解题信息。我们举些实际例子来谈谈解决问题时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学会分析题目,实际上就是学会思考、学会反思。在解决问题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是课改追求的目标。

【公民寫手】用種稻教育教數學,稻轉乾坤、數一數二- 埤腳國小陳大偉主任

訪問學校埤腳國小 (6/26 10:30-12:00、陳大偉主任)
IMG_6288_調整大小 種稻也能和數學結合?在土庫鎮農會的刻意栽培下,埤腳國小成為土庫地方種稻教育的典範,長期與農會合作發展,竟然發展出數學特色課程,讓有機耕作教學也能「算」的很開心。
 埤腳國小和土庫鎮農會四健會合作,今年(104)邁入第二年,「102年前,我們向農糧署共申請三次計畫,98年、101年和102年,在102年結束農糧署計畫後,便開始與農會合作,而我是在101年下半年接手至今。目前,土庫鎮農會輔導兩間學校的食農教育,一是本校的有機稻米,另一則是秀潭國小的有機蔬菜。」陳大偉主任說:「農會的補助4.5萬元雖不多,但對本校有機稻作教學的推展助益頗大,我們十分感謝農會的協助。」
土庫鎮農會協助學校取得農地,確實讓學校省事不少。
IMG_6290_調整大小「本校稻田就在學校斜前方,約1.7分,為向附近農友租用。103年我們收穫台南14號稻穀976斤,今年我們改種台中192號,1/17插秧,6/10收割。為配合雲林縣政府國小小校的轉型優質計畫,學校有轉型需求,因此便思考運用種稻計畫,發展有機概念,強化環保意識,讓孩子親近土地,少用農藥。」陳大偉主任說:「我們的秧苗是家長無償提供的,秧苗場就在學校附近,一聽說要給學生上課用,二話不說就無償提供。我們田的4厘地供學生進行插秧體驗活動,其餘部分則用插秧機操作,家長也樂於幫忙整地、收割、烘穀等事項,小朋友同樣只收割部分,其餘也是用收割機收割。收穫的稻米,都用來給小朋友營養午餐用,少部分則包裝後用來探訪社區獨居老人,當作伴手禮。」
IMG_6296_調整大小 IMG_6297_調整大小
埤腳國小的轉型優質計畫,因應課程評鑑發展「稻轉乾坤、數一數二」課程,將數學與種稻結合。陳大偉主任說:「在有機耕作教案中,針對品種、植株高度、稻田面積、稻穀重量、比例,進行不同單元的整合。1-2年級測量高度、觀察分櫱數,3-4年級強調長度、面積、圖表,5-6年級則作進行比例、圖表製作。每年級的功課都不同。」
IMG_6295_調整大小 IMG_6294_調整大小

七夕节和你一起聊聊关于爱情的数学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在一般人眼里,数学家们似乎都很呆,他们“应该”成天拿着演草纸和笔,独自在房间某个角落对着电脑,计算和演化着各种数字、算式、符号和代码,然后冷不丁地来一句:我做出来了!
  这样“不食烟火”的生活,很容易把“数学家”和“注孤生”两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两个词语联系起来。
  然而,数学家Hannah Fry却不这样认为,她坚持数学厉害的人在寻找真爱方面也一定也是高手,因为用数学思维很容易分析出如何找到自己的Mr. Right的策略。
  为什么要用数学?这里的一个例子,也许能说明利用一个靠谱的办法规划自己寻求另一半的行为是多么重要。Peter的家住在伦敦,他想找到高智商,高颜值的另一半,那么情况大致是这样的:
  Peter附近住了多少女人?——伦敦,400万。
  和Peter在适合的年龄范围内的有多少?——20%,还有80万。
  单身的还剩多少?——50%,还有40万。
  大学毕业的有多少?——26%,还有10400人。
  其中,我能看上眼的有多少?5%,5200人。
  能看Peter上眼的?5%,260人。
  和Peter能相处不错的?10%,26人。
  是的最后就剩下26个人 。
  实际上无论是帅哥找妹子,还是靓女找男神,无论是通过线下社交圈的交往,还是线上的婚恋、约会网站上的约会,无论是恋爱中的相处,还是老夫老妻的日常生活。数学都能帮助你规划出一个最佳策略,让你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更容易一点。
  Hannah Fry给出三点秘诀也许对正在电脑或手机前的你有所帮助,而这些都是经过数学验证或者证明的:
  一、 如何赢得线上交友的机会:在线上交友网站上,你的魅力程度无法预测你受欢迎的程度,事实上,让人们觉得你丑可能获得优势。
  二、如何选择完美伴侣结婚:37%原则和次优选择原则,会让人在20多岁的末期找到最好的。这不能保证100%成功,但已经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
  三、如何避免离婚:不要忽略矛盾,不要让一些琐碎的问题堆积成大问题。数学博弈论的方程中的消极阈值能够解释这一点。
  不过,这一切的讨论都限于理论。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对象依旧不是件容易的事。你还是得自己亲自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今天是七夕节,本应当是你对心仪对象做点什么的日子,而你却还在把弄着电脑或者手机看我这篇无聊文章。——这样的机会不把握,你真得注孤生了——赶紧出门约会吧。
  等等,出门之前,我最后告诉你让你看此文的目的——正如Hannah Fry在视频结尾说的那样: 我希望你们中的一部分人,能够了解一些关于爱的数学,能够让你爱数学稍微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