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問題的好奇心、對學問的探究興趣,是教師給予學生的財富
|
www.tj.xinhuanet.com 2011年12月19日 14:10:32
|
【打印本稿】 | 【關閉】 |
|
作
為囊括了菲爾茲獎、沃爾夫獎、克拉福德獎三個世界頂級大獎的傑出的華裔數學家丘成桐,多年來,一直在國外高等學府從事一線數學教學,國內外的比較使他清晰
地看到目前我國理科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早在6年前,丘成桐就提出:"說中國學生的數理化成績要比國外的同齡人好,這是自我陶醉。"在他看來,就算只看理
科基礎,美國最好的學生並不比中國學生差。如今,丘成桐依然沒有改變這一看法,堅持這是"事實"。他說,由于中國學生前期的基礎只是通過"做習題"和"應
試"獲得,不夠扎實和完善,因此到了後期要自主發力、進行原創性工作的時候,創造能力就成為多數中國學生的"短板"了。
丘
成桐一直強調,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為學生打下做學問的感情基礎:"做學問沒有感情投入,就無以成為大師。"他認為,立志做大學問,不能只有一剎那的激
情澎湃,腳踏實地的研究需要靠真正的感情投入來延續。""借用亞裏士多德的話說,人類開始為所接觸的不可思議的東西而驚異,進而疑惑,才開始發現問題。"
丘成桐覺得,所謂"驚異"其實更適合用"驚艷"來形容。這種對問題的好奇心、對學問的探究興趣,恰恰是教師應當給予學生的財富。"要想培養出一個一流的數
學家,中學時期的教育是格外重要的。"丘成桐表示,其他學科也是如此。"其實,無論做什麼學問都非常辛苦,倘若只是為名,或只是為利,都不能走到最後。"
丘成桐表示,有興趣、能堅持、甘于忍受寂寞的人,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而這些品格上的積淀,都應該始于中學教育階段。(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