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生活中有甚麼數學嗎?

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破解“西塔潘猜想” 22歲本科生“三院士推薦大三學生破格讀研 專訪劉路 圖 2011年10月11日 07:29:38  來源: 新京報

三院士推薦大三學生破格讀研 專訪劉路

文章日期:2011-10-11 22:08

三院士推薦大三學生破格讀研 專訪劉路 圖
2011年10月11日 07:29:38  來源: 新京報 【字號 】【收藏】【打印】【關閉
劉路在美國芝加哥參加數理邏輯學術會議期間的留影。劉路供圖
困擾數學界20多年的國際數學難題“西塔潘猜 想”,被中南大學一個大三的學生劉路破解了!昨日,記者從中南大學獲悉,校長黃伯雲了解此事後,親自批示劉路碩博連讀。與此同時,為讓劉路能夠提早讀研, 中南大學邀請了中國科學院三位院士,向教育部寫信推薦請予破格錄取,建議採取特殊措施,加強對劉路學術方面培養。
漂亮的證明
這是由英國數理邏輯學家西塔潘于上個世紀90年代提出的一個猜想,20多年來許多研究者一直努力都沒有解決。
10月的一天,劉路突然想到利用之前用到的一個方法稍作修改便可以證明這一結論,連夜將這一證明寫出來,投給了數理邏輯國際權威雜志《符號邏輯雜志》。署名劉嘉憶。
稿件投出後,《符號邏輯雜志》的主編,也是國際邏輯學知名專家、芝加哥大學數學係教授鄧尼斯‧漢斯傑弗德寫信給予高度稱讚,“我是過去眾多研究該問題而無果者之一,你給出的如此漂亮的證明,請接受我對你令人讚嘆的驚奇的成果的祝賀!”
論文審稿人、芝加哥大學博士達米爾‧扎法洛夫也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結果,過去20多年許多著名科研者都在進行努力。該問題的研究促進了反推數學和計算性理論方面的研究。
9月16日,美國芝加哥大學數理邏輯學術會議上,22歲的劉路受到邀請,作為亞洲高校唯一一位代表在會上作了40分鐘報告。
名師收高徒
“中南大學出了個好學生!”一時間,“劉嘉憶”的名字在中國數學界傳開了,他在數理邏輯領域的研究成果備受關注。
今年7月初,中國數學界頂尖科學家、中南大學博士生導師侯振挺教授,聽到同行說起了這個消息。並通過給“劉嘉藝”發郵件得知,他就是2008級學校應用數學專業大三學生劉路。
侯教授返校後,立即與劉路見了面,並收他做學生。“劉路是個‘本科生’,希望他可以早點讀研。”為此,侯振挺對這匹“千裏馬”非常上心,給國內數學界的知名數學家、院士們去電話、發去電郵,希望能夠給教育部說明情況,給予一定的重視。
侯振挺說,目前,由中南大學牽頭起草的推薦信,正在依程序辦理中,之後將遞交給教育部。

- 對話
一個晚上解決“猜想”
高挑的個子,一副眼鏡,一頂棒球帽,背個雙肩包, 每天像上班一樣,一早就去圖書館看書,這就是同學眼中的劉路,他們雖然不知道劉路看的什麼書,但他們清楚,這小子肯定會幹出一番成績。偶爾也會打打遊戲, 但常常捧著那些天書看到深夜,計算到淩晨;上英文網站,下載英文資料,這是室友眼中的劉路。同學問他題目,發現他的思路與他人不一樣,他甚至會用更簡單的 方法來計算或解釋,有時一個公式就可以搞定,同學說他“牛”,稱他為“路哥”。他們說,路哥很聰明,看高深的書,一定會有出息。
而他眼中的自己很簡單,內向、友好、樂于助人,當然也有那麼一點兒冷漠。
自己發現的“難題”
新京報:你是什麼時候開始研究“西塔潘猜想”的?
劉路:去年8月,我自學反推數學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問題。我注意到大量文獻裏提到,海內外不少學者在進行“拉姆齊二染色定理”的證明論強度的研究。
新京報:用了多久證明這個“猜想”?
劉路:其實只用了一個晚上,接觸這個問題不久,我突然想到利用之前用到的一個方法,稍作修改便可以證明這一結論,連夜將這一證明寫出來,投給了《符號邏輯雜志》。
新京報:解出答案後、是什麼樣的心態?
劉路:證明這一結論時,心臟都快蹦到嗓子眼了,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和興奮。
新京報:為什麼署名是“劉嘉憶”?
劉路:因為叫”劉路”的重名人比較多,而且是個偏女孩的名字,我更喜歡“嘉憶”這個名字,希望自己能給人們帶來美好的回憶。
一輩子的愛好
新京報:你的“數學天賦”是遺傳嗎?
劉路:談不上天賦。我只是非常喜歡,每天花很多時間學習數學。我是大連人,父親在一家國有企業後勤部門工作,母親是企業的工程師。家裏人沒有數學方面的遺傳基因和教育,上小學時,也沒有對數學特別感興趣。
新京報:初中時候怎麼對數學感興趣了呢?
劉路:上初中時,一些同學還在為數學教科書上的習題抓耳撓腮時,我就開始自學數論了。數論是研究整數性質的一門理論。對其他同學來說,看這些理論像是在看“天書”,但是我很喜歡。
新京報:除了數學外,你平時有什麼興趣愛好呢?
劉路:興趣愛好有很多,喜歡體育運動,遊泳、下棋、乒乓球、羽毛球,還喜歡看電影。
40歲的計劃
新京報:很多人覺得,數學是一門枯燥的學科,陳景潤當時就被稱為“癡人”和“怪人”,你性格孤僻嗎?
劉路:我比較內向,朋友少。我的自我評價是“比較友好”。一般別人找我幫忙,不太善于拒絕。但別人說我比較冷漠。
新京報:除了數學,你還喜歡哪些學科?
劉路:物理。但是物理需要做大量的實驗,需要成本,對一個學生來說還沒那麼多資金。我也喜歡心理學,曾設計了一組關于認知的心理實驗。等到我40歲以後再來做,40歲以前要攻數學。我很喜歡數理邏輯,數學是一輩子的愛好。
- 觀點
借此反思應試教育
在得知中國大學生劉路受到國際數學界的高度認可後,三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數學家李邦河、丁夏畦、林群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中南大學的請求,向教育部寫了“破格錄取”推薦信。
院士們表示,盡管與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相比,“西塔潘猜想”的分量並不突出。但一名大學生能夠破解國際數學猜想,已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同時需要反思國內教育體制,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要比“奧數”更實實在在。
李邦河院士分析,一個年輕人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當研究生沒有任何問題。“關鍵是這樣的人才,會自己找問題,需要借此反思我們的應試教育,‘學生不會提出問題’。”李院士說,現在不少學生離開了導師後,就不會獨立搞研究。創新人才一定要會提出問題。
“破解猜想不比奧數,不是做題,而是有數學的新成果。”林群院士強調,李路數學方面的才能在中國確實比較罕見。(記者 仲玉維)


破解“西塔潘猜想” 22歲本科生“一夜成名”

文章日期:2011-11-06 00:41

破解“西塔潘猜想” 22歲本科生“一夜成名”

北京新浪網 (2011-11-04 10:13)
分享|      
  破解“西塔潘猜想”,得到3位院士的推荐,22歲的本科生劉路“一夜成名”。這樣的少年天才,在不斷遭受爭議的教育環境中出現,顯然承載了更多的期望。
  但是,在世界級的數學家群體中,“中國製造”正面臨尷尬,再難冒出華羅庚、陳省身等大師。在培養頂尖人才的道路上,中國教育還欠什么?
  “西塔潘猜想”,一道在數理邏輯學中沉寂了十余年的難題,卻被一位中國的大學本科生破解。中南大學(微博)數學科學與計算技術學院2008級本科生劉路,日前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
  畢業論文成績全優 破解著名數學猜想
  就在前几天,劉路的本科論文,以全優的成績獲得通過。他用3年時間完成大學4年應修的學分,提前畢業。
  目前,中南大學已經向教育部為劉路申請直博,為劉路聯繫海外頂尖院校聯合培養的工作,也正在進行。
  劉路在深造道路上的一路綠燈,得益於他成功破解了“西塔潘猜想”──這個由英國數理邏輯學家西塔潘于上個世紀90年代提出的猜想,曾經難倒了許多研究者,包括一些著名數學家。
   去年8月,酷愛數理邏輯的劉路第一次接触這個問題。兩個月後,他突然想到將以前用到的一個方法予以改進便可以證明這一結論,於是著手一試。“這個方法我 先後改進了兩次,花了一周時間。”將證明寫出後,他將12頁紙的論文投給了數理邏輯國際權威雜誌《符號邏輯雜誌》,署名“劉嘉憶”。
  好消息隨之傳來。《符號邏輯雜誌》的主編、邏輯學專家、芝加哥大學數學系鄧尼斯﹒漢斯杰弗德看到論文後回信說:“我是過去眾多研究該問題而無果者之一,看到這一問題的最終解決感到非常高興,特別如妳給出的如此漂亮的證明,請接受我對妳令人贊嘆的惊奇的成果的祝賀!”
  今年5月,由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微博)和浙江師大聯合舉辦的邏輯學術會議上,劉路報告了他對“西塔潘猜想”的研究,從而讓這個沉寂了十余年的數學難題,徹底解決。
  考試制度難測個性 拓寬特殊人才通道
  相較于劉路的“出名”,中南大學數學科學與計算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顏興中認為,其背後有關特殊人才選拔和培養的課題,更應值得關注和思考。
  “媒體之所以關注劉路,其實暗含著這樣一種期待──希望像劉路一樣的好苗子能更多地冒出來。”顏興中說,然而在大學中,這樣的好苗子太少了。
  當前我國的人才選拔制度主要依靠各級考試,比如高考制度。“高考制度的存在有它的合理性,但對於特殊人才,應有特殊的選拔通道。”顏興中說。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教授馬純紅也認為,現行的招考制度不利于杰出人才的脫穎而出,有個性或特殊才能的人才難以發揮他們的專屬特長。
  在馬純紅看來,要打破這種傳統格局,衹能通過體制改革的辦法,最好是能夠出台一套對特殊人才進行考評的制度,讓他們有自由發展的空間,帶動整個社會對應試教育觀念的改變。
  目前國家對於特殊人才選拔已經有了一些探索,比如高校自主招生、直博制度,但顏興中認為特殊通道的口子還可以更大一些。
  學生興趣遭受擠壓 因材施教給予平台
  國外的大學數學教育,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大一部分大學生對數學並不感冒,但若有一兩名對數學感興趣的學生,其功底必然十分深厚,而國內的情況卻相反。中南大學數學科學與計算技術學院院長劉再明認為,人才培養最重要的,還是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不是僅僅為了分數。
  有理想、有目標,並靠著自身的努力一步步向理想靠近,這正是劉路給大家留下的最為深刻的印象。“數理邏輯被譽為‘數學中的數學’,十分抽象,作為一個本科生,如果沒有濃厚的興趣,連入門都是十分困難的。”顏興中說。
  人才選拔的指揮棒,必然要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路徑和方法。顏興中說,在當前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學生們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與興趣愛好並不相關的題海之中,“如果劉路大學期間每一堂課任務都十分繁重,他就沒有時間與精力來破解‘西塔潘猜想’。”
  馬純紅認為,從當前的教育制度來說,要想解決特殊人才培養路徑窄、難、少的問題,就是要因材施教,同時積極引入社會資源開展各項教育活動,給每個學生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平台。
  “擠壓”學生興趣的,還有當前社會普遍存在的功利化傾向。
  “生存壓力確實是學生和家長們需要考慮的因素,但不應是全部。如果所有人都為了這樣的功利目的而學習,沒有理想和興趣,又談何成就與貢獻?”顏興中說。
  寬松的社會環境、國家體制的靈活彈性以及家庭的大力支持,是馬純紅為特殊人才成長開出的“藥方”,這三方面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