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生活中有甚麼數學嗎?

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

Lin bay好油》惡搞農業之前,請先惡補數學| 2016-06-06

Lin bay好油》惡搞農業之前,請先惡補數學

是的,又有媒體亂報了,但亂報之前,記者跟編輯首先要把數學先學好,不然被打臉可就糗了。
作者:Lin Bay 好油2016-06-06 18:49

Lin bay 好油
關於台灣水果銷中受阻,最近開始有部份媒體見獵心喜,利用不實報導進行惡意炒作,企圖製造農產品輸中被拒門外是因為政黨輪替的政治因素。
先前在《媒體的惡意:關於那些「被衰退」的農產業》一文中,說明實際的情況,水果輸中的現狀與部分媒體的報導內容有相當大的差距,文中同時也說明,今年鳳梨輸中不但沒有大幅衰退,反而大幅成長的事實。
筆者近日走訪某個鳳梨產銷合作社,詢問目前鳳梨價格,聽到的鳳梨價格不但一點也不慘,反而非常好,好到農民對於小額的宅配訂單興趣缺缺,寧願全送到價格更高的拍賣市場。
從批發市場拍賣行情上可以看到,指標性的台北一市,每公斤價格從520之後在80元到60元之間震盪,而平均價格有緩慢上升的趨勢,從五月初的37.7元到目前的54.0元。
這樣的結果與某媒體的報導內容正好完全相反。
台北一市特等金鑽拍賣價格。(資料來源:整理至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
到了6月4日(不知是巧合還是刻意),立場相近的另一個媒體刊登了一篇《查到一顆退整箱 ,陸嚴查我水果》的新聞。內容說到,兩岸進入「冷對抗」,台灣農民會先遭殃!
又說,中國在最近發佈通報,廈門查到台灣帶有病菌的水果,開始被嚴查農藥殘留,兩岸農產品標準認同不一樣,擔心「新門檻」突襲案例增加,造成整個貨櫃的產品都被毀掉,恐影響農產品出口大陸市場。
大陸各檢疫局加強對台灣柑橘類等水果檢疫,現在並非柑橘類產季,於是聯想為政治因素,最近傳出鳳梨、檸檬都被驗出問題,被退回可能會銷毀。
時值五六月,出口的柑橘自然不是生鮮農產品,貿易商為了儲存柑橘,多半會使用抑制病變的藥劑,而輸入國的關口自然會對這類藥劑查驗有無殘留超標的狀況。(記者李忠憲攝)
何謂常態?
不論哪個國家,在關口正常進行檢疫,是關務人員本來就應該執行的任務,只是因為數量過多,多數關口都是採抽檢的形式,除非是特別項目才會逐批檢驗,若某些特定品目的農產品曾檢疫出病蟲害,關口自然會加強檢驗頻率-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廈門查到台灣帶有病害的水果,於是開始加強檢驗,再自然不過,如同台灣這幾年因為懷疑越南茶有農藥殘留的問題,於是邊關檢驗趨嚴一樣。
儘管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農產品農藥殘留標準,但以輸入國的標準為準這是常態。以茶葉農藥殘留為例,台灣的益達胺殘留標準是5ppm,日本是10ppm,日本茶葉出口到台灣自然以台灣標準為準,難道在邊關被驗到益達胺殘留7ppm,用「因為在日本合法,所以進口到台灣也合法」是可以被接受的嗎?
農產品出口至檢疫標準不同的地方,要合乎輸入國的標準,這是貿易商的責任,貿易商當然該以輸入國的標準去要求生產者生產,或是找到合乎對方標準的農產品出口,當兩邊標準不同時,還將自己當成天朝上國,要求以我國標準為準,實在莫名其妙!
別把禮遇當常態
台灣柑橘的產季由南到北約在10月到2月之間,時值五六月的現在,出口的柑橘自然不是生鮮農產品,貿易商為了儲存柑橘,多半會使用抑制病變的藥劑,例如腐絕,而輸入國的關口自然會對這類藥劑查驗有無殘留超標的狀況,再加上若又檢驗出多起有問題的水果,加強檢驗在自然不過,何來的政治因素阻撓?
而至於這篇報導中所製作的圖表說明就更有趣了,所謂的年增率計算方式為(當年/去年-1)*100%。若依下表所述,2015年出口中國產值10億,2014年出口中國產值9.97億,這個年增率算起來應該只有0.3%,20.5%的數字又是怎麼算出來的?
整個圖表的數值都有問題,如果不是惡意,那也只能說該媒體的記者數學不好,而且包含編輯的算術也是。
整個圖表的數值都有問題。(圖:截自中時電子報)
水果輸中應回歸正常國與國關係,技術面與認證的提升才是重點
過去中國給台灣農產品在關口管理上的方便,具有強烈的政治性,雖然短期內讓國內水果輸出表現亮麗,但長期下來也弱化了台灣的農產業,相較之下,將水果輸出「較寬鬆」的市場,將造成農民過度倚賴而不願意經營其他「正常的」國際市場,長此以往,造成國內農產業不思進步,競爭力大幅衰退,國際市場也不斷萎縮的現象。
我國外銷鮮果主要市場出口佔比。(作者提供)
過去中國沒有要求檢疫或在關口放水,也可解讀為中國政府將台灣視為「國內」,如今中國正視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國家關係」,開始正常執行邊關檢疫,進行兩個正常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這也沒有甚麼不對。
國與國之間當然會有關稅、檢疫等的貿易障礙,但這同時也保障了他們的食品及農產業安全,如果我們真的重視外銷的市場,那麼產銷,如冷鏈物流當然也要跟著加強,用藥殘留、病蟲害管理、生產控管的技術當然也要提升。
而除了上述產業技術面的提升外,未來4年的時間內,農產業外銷就會面對國際認證的問題。最近新加坡超市開始要求台灣的貿易商所出口的梨類產品必須有GlobalGAP認證,這是因為韓國已經開始提供國際驗證系統(如GlobalGAP)的梨類產品,如果梨類生產者不能積極提升管理技術通過國際驗證,市場競爭下,新加坡超市將選擇不願販售台灣的梨產品。無法外銷的梨回頭進入國內,量大價崩下,一定對國內梨市場造成重傷害。
如果全世界的農產業都在進步,而台灣的農產業卻只依靠中國的「善意」原地踏步,一旦善意消失,不只是出口,連本土市場都會連帶受重傷,如今,中國的善意回歸常態正是台灣農業的轉機,至於部分媒體的惡意炒作,農民自己得睜大眼之外,也要爭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