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生活中有甚麼數學嗎?

2015年4月8日 星期三

利用數學解開手機益智遊戲 WrapSlide - 只用一招! posted 3 hours ago by 陳宏賓

利用數學解開手機益智遊戲 WrapSlide - 只用一招!

posted 3 hours ago by 陳宏賓   [ updated 32 minutes ago ]


初始

最近剛上市的一款手機平板遊戲 WrapSlide,就像是一款平面的魔術方塊,玩法其實很簡單,但千言萬語,不如親自操作來的清楚。建議讀者自行下載來試試!
Apple:https://itunes.apple.com/app/wrapslide/id795712935?mt=8
Android: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wrapslide.android.wrapslide 
簡單來說,就是上半部、下半部分別可以左右移動,右半部與左半部也分別可以上下移動。利用此八種動作,將整個推盤移動成同色的在一起,如下圖:


四個角落的顏色順序不拘,只要顏色相同即可。

完成

若讀者有心嚐試的話,應該會發現,把兩個角落的顏色調成相同應該不難。再多花一些時間的話(可能要一兩個小時),應該就會有自己的一套方式解出來了。

此  WrapSlide 益智遊戲,是由南非斯泰倫博斯大學  (Stellenbosch University) 的研究員  Alewyn Burger 所設計,它由魔術方塊簡化而來,難度也簡單許多。以往講解魔術方塊的數學解法要花非常多的時間,也不容易訴諸文字,再者因為理解性的解法,只要有一個步驟出錯,往往就要重來,所以非常不容易學習。現在恰好可以藉著  WrapSlide,來說明如何利用數學思維解開它。這樣的解法並非最快,但是萬用的,各種魔術方塊、推盤遊戲、益智玩具,大部份都可以利用此數學思維解出來。

我們先將  WrapSlide 難度加深一點來討論。(什麼,都解不出來了還要加難??)
將  6x6 的版本每一格都編號  


我們用這  個符號來代表  種不同的基本動作:

直線代表基準線,箭號線代表動的方向。
第一個是指 上 部往 左 移動一格;
第二個是指 上 部往 右 移動一格;
第三個是指 下 部往 左 移動一格;
第四個是指 下 部往 右 移動一格;
第五個是指 右 部往 上 移動一格;
第六個是指 右 部往 下 移動一格;
第七個是指 左 部往 上 移動一格;
第八個是指 左 部往 下 移動一格。



數學思維-公式

首先,此  種基本動作,每執行一種都一次動了  18 格,這實在太多了,人腦其實很難一次處理這麼大的量,所以我們會  想要找變動較少塊的方法  ,通常會用「有去有回」的方式,因為這樣就會讓一些格子的動作抵消掉,使得改變的格子盡量少。



這裡我們以    
   這四個動作為例:




再將最後的結果與原始狀態比較,發現總共做了下面的動作:


為了講解方便,我們把  這四個連續動作  命名為「A 」。


動作
 A 讓改變的格子減少到了  11 格。然後又觀察到,推盤的下半部分只有改變了  格而已,因此我們打算再利用一次「有去有回」的方式,再減少變動的格子數,這次我們找
  
( A-1 就是把 逆回來做)

再將此狀況與初始狀態比較,發現只作了兩個交換的動作而已:


因此我們就設計出了兩兩交換的公式,為了方便,再將它命名為「B」。
亦即     B =

 
其中恰好第  4 步與第  步可以互相抵消,所以最後讓
  
就會有相同的效果。



公式應用


因為  
WrapSlide 有很多相同顏色的小塊,所以若把  PN 放同色的小塊的話,動作 就會有「LE 交換」的效果。或是  LE放同色小塊的話,就會有「PN交換」的效果。再次利用「有去有回」的方式,就可以交換任兩個小塊,慢慢的就可以把整個  WrapSlide 推盤完成了。舉例來說:

我們打算交換  號和  號小塊,然後有兩個同色的  號小塊。








這就是利用數學的思維來解  WrapSlide,「理論上」可以解出來,但其實要花很長的時間,而且每次要把「一連串的動作逆回來作」,一不小心就會出錯。因此通常我們都是會先用自己的方式將推盤先「盡量完成」,最後剩下一點點的時候,也是最麻煩的情況,才用「有去有回」的理解方式來解。這方式,不單單只能用在  WrapSlide 上,而是幾乎所有的推盤遊戲、魔術方塊都可以用的上。本文並非單純教您解出  WrapSlide,所以沒有列出一堆好用、快速的公式,而是利用數學證明的思維,來開發解法。對益智玩具有興趣的讀者,
務必要有耐心的親自操作!
務必要有耐心的親自操作!
務必要有耐心的親自操作!

如此,在過程中,一定都會發現不少更快的方法,再與同好將彼此的發現交換並整理,就可以發展出一套非常好的解法了。



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是不是經常碰到一大堆惱人的公式。這些數學課本中所謂的公式,其實也是由許多數學家努力研究,一點一滴累積,不斷地改進,淬煉而成。許多人數學學不好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背了許多的公式卻不知道如何應用,你若也有此困擾,我建議你可以試著先一步一步去感受公式  生成的過程,對公式有了直接的感覺,會比較能夠得心應手的運用

練習,是不二法門


最後,考考各位,下列兩種情況要如何利用「動作   B」來解出呢?








作者簡介

郭君逸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助理教授、魔術方塊收藏家
主要研究興趣為組合、圖論、演算法。近年來致力於科普的推廣,喜愛玩各種數學遊戲、益智玩具以及各類型魔術方塊。
目前為世界魔方聯盟(WCA)台灣地區認證員曾開設整個學期的魔術方塊通識課程,跑遍全台進行魔術方塊系列演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