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logo由來 起自二戰後的悲慘故事?
20019點閱
6/10
我要評比
近期有科技網站傳出,蘋果2015年將把標誌(logo)由以往的平面化設計,改為類3D效果,並在新一代的Mac產品中使用。不過,這個「蘋果被咬一口」的著名設計,究竟從何由來?真的與流傳中,某個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悲慘故事有關?
果粉對平面化設計的白色蘋果logo應該很熟悉,但近期網傳推遲至2015年問世的12英吋 MacBook Air上,將採用激光切割與獨特的嵌入式技術,呈現類似3D 效果,且邊緣還會發光的新logo。據悉,接下來所有蘋果產品的新設計中都將使用,第一批則是新一代iMac。
回顧蘋果創立初期,第一個logo由創辦人之一的韋恩(Ronald Wayne)設計,是個牛頓坐在蘋果樹下看書的鋼筆繪畫。為求更具科技公司風格,賈伯斯(Steve Jobs)重新委託廣告設計,最後使用彩紅條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圖像。儘管日後設計略有更動,仍不脫原先形狀。
網路流傳蘋果logo設計,源自英國數學家、被視為電腦科學之父的圖靈(Alan Turing)在自殺時吃了一口內含氰化物的蘋果。這個傳聞來源是2001年的英國電影《Enigma》(台灣翻為攔截密碼戰)中,虛構前述兩者具有關連的情節,後來就不時有人訛傳。
圖靈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後來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二戰期間曾協助盟軍方破解德國的著名密碼系統Enigma,為提前擊敗德國做出決定性的貢獻。只是具有偉大戰功的他,卻因為同性戀傾向,遭到英國當局迫害,過世時只有41歲。
雖然蘋果logo的設計師在採訪中親自證實這個標誌與圖靈無關,賈伯斯也曾說「被咬掉一口的設計,只是為了讓它看起來不像櫻桃」。但賈伯斯在接受英國BBC訪問時卻回答:「這(指logo向圖靈致敬)不是真的,但是神啊,我們希望它是真的。(It isn′t true, but God, we wish it we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