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生活中有甚麼數學嗎?

2015年5月30日 星期六

昨晚,你被那國小數學四邊形逼瘋了嗎? 2015-03-27 01:56:08 聯合報

昨晚,你被那國小數學四邊形逼瘋了嗎?

2015-03-27 01:56:08 聯合報 記者陳皓嬿╱即時報導


網友「k4」在PTT出了一道看似簡單,但難倒大家的國小數學題目。  圖/翻攝自PTT

分享
昨天晚上,有一道國小數學題目,把眾網友逼瘋,該問題也被轉載到臉書社群上,讓困惑的族群快速擴大中。
昨晚在PTT八卦版上,有一位網友「k4」PO了一張圖片,並問「圖中灰色面積是多少」(http://disp.cc/b/163-8zJJ)。
根據k4提供的圖片,該圖為一個60公尺x35公尺的長方形,中間開了兩條底為8公尺的直的平行四邊形道路,還有一條底為5公尺的橫的平行四邊形道路。
該題目問,如果扣掉這三條白色道路的面積,剩下的灰色面積為多少?
一開始許多人紛紛吐嘈、嘲笑k4,提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底x高=同底等高的長方形面積」,因此只要將歪斜的道路拉直,然後併到邊邊角角,就可以算出灰色區域的面積,等同於一個長為60-8x2=44公尺,寬為35-5=30公尺的長方形,其面積為44x30=1320平方公尺(如下圖)。

網友「flame2yayaya」提出把平行四邊形的道路挪移並轉換成長方形的解法,但行不通。 圖/翻攝自PTT

分享
但這個解法很快被打臉(並還k4一個清白),因為把白色道路拆掉後,灰色區域怎麼樣都無法拼成一個完整的長方形,中間會留有空隙,因此網友們頓時將題目難度從國小躍升到大學以上等級,引起大家熱烈討論。
後來,有人先把題目的圖畫到紙上,然後將中間道路剪下來,發現剩餘部分的確無法拼成完整長方形,但邊邊多出來的部分能否靠「挖東牆補西牆」補上,又有爭議。
有人則祭出工程繪圖軟體CAD,把圖重新繪製一遍,後來發現問題癥結點,是當直的兩條路和橫的那條路之間,夾角變化不同時,中間重疊的部分,面積也會跟著變動?
CAD挪移的結果顯示,當橫路與直路夾的內角較小時,重疊的平行四邊形所佔面積最大,因此灰色面積總和最小,當橫路與直路互相垂直時,重疊的平行四邊形所佔面積最小,灰色的面積總和最大,等於1320平方公尺(如下圖)。

網友「matt80612」用工程繪圖軟體,把道路不同夾角的情況都畫出來,發現只要夾角變,灰色區域的面積就跟著變。 圖/翻攝自PTT

分享
為了讓大家可以早點洗洗睡,記者也默默祭出聯合報「閱讀數學」專欄作家賴以威解惑。
半夜被要脅因此還不能睡覺的賴以威解釋,問題關鍵卡在「中間重疊的平行四邊形角度未知,所以無法推算其面積」;換句話說,只要兩路夾角一變動,中間重疊面積就會跟著變,因此此題無解。
賴以威舉例,先看橫路(寬為5公尺)平行長方形的長的情況,在此條件下,該橫路的寬(5公尺)就會是中間重疊平行四邊形的高,因此只要直路的寬(都是8公尺)不變,不管直路和橫路間的角度如何變化,中間重疊的平行四邊形面積都是固定的,面積等於直路寬(底)x橫路寬(高)=8x5=40平方公尺。
但賴以威指出,只要橫路沒有平行於長方形的長,那麼中間重疊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就都改變了,平行四邊形的高不再是5公尺,因此中間重疊的面積必然不相同。

證明道路夾角變動,就會使中間重疊面積也跟著改變。  圖/記者陳皓嬿繪

分享
比較兩個例子(見上圖,記者半夜只能陽春手繪真是不好意思,請各位別介意)。
例子一是如上所述,橫路、直路的寬都是8,且橫路(藍色)平行於長方形的長,因此不管直路(紅色)的角度如何歪斜,兩者中間重疊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皆為8x8=64。
例子二則是同樣維持直路橫路寬為8,但是橫路(藍色)不平行長方形的長,直路(紅色)不平行長方形的寬,而兩路互相垂直,因此中間重疊的面積是一個正方形。
正方形的邊為8cosθ,或是8cosφ,根據RHS相似,θ=φ(廢話,正方形的邊當然都一樣長),所以計算該正方形面積,會等於8cosθx8cosφ=64(cosθ)^2,而只有在θ=0的時候,cosθ才會等於1,因此很顯然例二中的正方形面積,不等於例一中的平行四邊形面積。
好啦,證明完畢,大家趕快洗洗睡吧!還有疑問的話,歡迎讀者上賴以威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iweilai0924)繼續討論。
下圖是網友製作的「互動繪圖」,打開該頁面可以看到左邊長方形上的紅點可以拖曳,以改變三條道路的角度,並觀看面積變化;右方的圖則是將三條道路拿掉後,讀者可以試圖拖曳不同的四邊形,將灰色剩餘面積拼拼看能不能變成一個長方形。

2015年5月24日 星期日

美髮姊破解直銷 90天爽領百萬 2015年05月24日

美髮姊破解直銷 90天爽領百萬

 
 
 
王慈妃揪菜市場主婦加入「美樂家」直銷,下線快速達600人,卻遭公司扣住百萬獎金。突發中心攝
【突發中心╱台北報導】千萬別小看菜市場主婦的力量!台北市一名僅國中肄業學歷的家庭美髮師,花費1年鑽研美商直銷公司制度,擬訂分紅和晉升破解戰略,今年1月號召600名親友和菜市場婆婆媽媽集體加入,在短短3個月內便晉升他人得花20個月才能達成的資深總監職位,領到115萬元。不料公司對她「戰神」級的驚人表現,認為有以人頭作弊等違規情事,解約拒發其他161萬獎金。
最強動新聞看這裡
「美樂家」在台有30家健康生活館,但僅供會員選購。突發中心攝
這名直銷戰神王慈妃(45歲)是單親媽媽,家住桃園,在北市中山區經營美髮店,她每天通勤工作,辛苦將一對兒女拉拔長大。她前年8月曾加入販售清潔、保養、健康食品為主的美商美樂家(Melaleuca)直銷公司,沒多久即退出。據多層次傳銷(直銷)主管單位公平交易委員會統計,全台從事直銷人數有200萬人,美樂家是全台第2大直銷公司,僅次於NU SKIN,去年營收高達57億元,會員18萬人。 

花一年鑽研制度

王慈妃表示,按美樂家規定,會員每月要購入約2200元以上的產品,她前年曾加入美樂家,單純當下線會員,但每月累積下來的產品都用不完,於是退出,不過這引發她想了解直銷業的獎勵制度,「怎樣才能升遷最快?賺得最多?」
由於美樂家規定,退出會員後1年內不得加入,王慈妃在這一年中除了與她原本的上線及在銀行上班的女兒謝孟吟(29歲)等親友研究,甚至替客人剪髮、洗髮時也聊天討論,經過比較國內各家直銷公司,她說:「還是美樂家比較好,業績回饋到直銷商佣金的比例很不錯,還有清楚升級獎金制度。」經過幾番沙盤推演與精算,她決定針對美樂家的產品銷售分紅、快速晉階獎金兩項獎勵捲土重來。
在這段期間,王慈妃研擬作戰計劃,也招兵買馬,除了招募媽媽和女兒等親友,也全力動員她在桃園及北市人脈,「我每天去菜市場、捷運站發傳單,幾乎風雨無阻,每星期還在家辦說明會,真的很努力!」 

投入510萬拼晉階

經過1年準備,今年1月,王慈妃開始實踐作戰計劃。她放棄每月平均6萬元的美髮工作,再度加入美樂家,將招來的600名婆婆媽媽們分批加入,不浪費一兵一卒,短短1個月內便升上總監,1月、2月獎金分別拿到22萬元、89萬元。
而在上個月,王慈妃晉升資深總監9級中次高的第8級,而依美樂家規定,若能在20個月內晉升該職務,即可獲得快速晉階獎金,但她只花短短3個月就達成此高門檻,3月份獎金也高達120萬元。
總計她的團隊3個月內投入資金510萬元,拿到806萬元獎金與產品,獲利296萬元,光是她與女兒即可獲得獎金276萬元,其中1、2月的115萬元已領取。 
美髮姊
直銷團版圖

同業讚「真的神」

不過,王慈妃快速晉級讓美樂家認為有異,上月扣下她和女兒3、4月共約161萬元獎金。依美樂家規定,會員購買產品不得囤貨賺佣金,也不得在商店中銷售。美樂家台灣分公司資深行銷經理陳彥璇說,王女與團隊成員不但囤貨,還將產品挪至其他通路販售,「且團隊夥伴多不相識,屬刻意組織操作以會員堆疊晉階,利用人頭會員賺取佣金。」因此公司無法發佣金與其他業務獎勵方案,「現已交由法務與王女協商。」
對此,王慈妃不服說,公司認定她女兒有銀行正職,是人頭,「我不明白,為何直銷不能當副業?我買的產品用不完不能先放著?」氣得她日前聯合下線到美樂家總公司前舉牌抗議。經協調後,美樂家同意發放5月獎金,但3、4月份各種獎金仍繼續協商。
對此爭議,別家直銷公司一名總監指出,一般發展到600人的組織規模至少須1年,王婦在短短3個月內就達成美樂家寬鬆的20個月達標規定,「以目前業界接近飽和狀態,真的很神!」另一名直銷從業人員認為:「會員達標了就該拿到應有獎勵。」但他也直言,人頭與囤貨問題在業界普遍存在,前者公司會利用稽查方式防範,產品怎麼處置則不應過問。 
美髮姊團隊獲利表

扣發獎金可開罰

公平交易委員會副主委邱永和表示,從事多層次傳銷的民眾如發生佣金、獎金遭不當扣發,可向公平會檢舉,若調查認定業者確有違反《多層次傳銷管理法》相關規定,最高可罰500萬元。律師廖芳萱指出,王女與傳銷事業間屬承攬關係,建議她提出民事告訴,請求給付承攬報酬或佣金。 

破解百萬直銷獎金時序

2013/08
王女經友人介紹加入美樂家,後退場
2014年
王女重新研究美樂家體系規定,擬定攻略計劃,並在菜市場、捷運站招募成員
2015/01
重新加入美樂家,依攻略計劃分批將婆媽親友納入不同組別下線,晉升總監
2015/02
領取1月份22萬元獎金
2015/03
領取2月份89萬元獎金
2015/04
累積逾600人下線,獲資深總監資格,原可領3月份120萬元獎金卻遭扣
2015/05/20
與下線赴美樂家總公司舉牌抗議,美樂家同意發5月份業績獎金,3、4月獎金再協商
資料來源:王慈妃 
美樂家台北旗艦館。

美樂家 Melaleuca Inc.

●發源時地:1985年成立於美國愛達荷州
●來台時間:1997年
●公司規模:
★全球前5大直銷集團
★全台第2大直銷公司,僅次於NU SKIN
●國內據點:30間健康生活館
●在台員工:400人
●台灣營收:2014年57億元、2013年64億元
●台灣會員:約18萬人
●主力商品:家用清潔、身體保養品、營養輔助食品等
資料來源:美樂家台灣分公司官網、《蘋果》採訪整理 

不要再說什麼"小"日本了,他只是比較瘦 2015-05-22小編

不要再說什麼"小"日本了,他只是比較瘦


事實上,除去中美之外,這個星球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資格說日本叫小國家。
只看國土面積,如果把日本平移到歐洲,比法國略小,比德國大,比英國大,可說是歐洲一霸。單算面積的話,在全世界也不算小,可以排到大約前三分之一。跟台灣3.6萬平方公里來比的話,足足有10倍之大。
放在中國的話,約等於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的總面積。日本給我們的感覺小,主要是由於他的國土形狀特別狹長,顯瘦。
其實日本的南北長度一點也不短。從日本北海道的稚內市拉一條線到九州島南端的鹿兒島市,直線距離大概在1900公里。這個長度是什麼概念呢? 從莫斯科打到柏林才1600公里,相當於四個台灣的長度。
如果算經濟海域(EEZ),日本在全世界可以排的非常靠前,比加拿大略少,大概有450萬平方公里,幾乎佔到了中國陸地面積的一半。而中國的EEZ大概只有200萬平方公里,只有日本的一半都不到。而台灣由於鄰國情勢複雜經濟海域約是18萬平方公里。
(紫色為日本EEZ,淡粉色為爭議區域)
如果我們算可開墾土地的佔比,中日都在11%左右,日本並沒有比中國更貧瘠。但作為一個狹長的島國,日本有個天然優勢,就是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離大海50公里範圍內,這對於中國這樣的深腹國家來說不可想像。海洋在商業上的作用基本等於老天爺為你修好了天然高速公路,玩過太閣立志傳的的人都懂XD
面積算完我們算人口,許多面積比他大的沒有他人口多。現在人口過億的國家一共才幾個?歐洲(不算俄羅斯)一個都沒有。今天日本的人口約為1.27億,可以排進世界前十。
(比例扭曲,台灣以人口來看不算小!)
1.27億人,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大致相當於英國+法國,或者沙特+伊拉克+科威特+敘利亞+阿聯酋,或者5.5個澳大利亞。1.27億人放在中國,大致和湖南+湖北人口規模相當,或者相當於上海+浙江+福建。 一個跨有數省人口規模的區域,崛起一支可以和中央政府對抗的勢力,在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至於東京,我們看一下這張圖:
(東京都的每個區域分別對應相應人口的國家)
東京3600萬人口,超過整個加拿大。我們開一點腦洞,如果日本分裂,東京圈獨立成為一個國家,其經濟規模也將僅次於美、中、德、法、英、意6個國家,是世界第七國。
按照日本首都圈整備法中定義的東京首都圈,其面積達到1.3萬平方公里,和北京1.6萬平方公里相接近,都是人類有史以來從未存在過的巨獸型城市。
至於什麼日本有膽量侵略中國。需注意的是,30年代末的日本,比今天的日本要強大且強勢的多,我們先看一張圖:
在七七事變時,日本挾紅色+粉色區域的人力物力與中國開戰,是不是直觀感覺沒有那麼懸殊了? 到了1937年底,中國中央政權連淡黃色區域都失去了,剩下的部分和日本控制地區比起來,誰大誰小還指不定呢。更不必說,到了1942年,日本控制了圖片上所有彩色的區域。
而這塊淡黃色佔領區,恰恰是中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區域:
因為不易取得1937年的東亞人口數據,我們用今天的人口來推演一遍: 在1937年初,日本控制的區域為本土+朝鮮半島+東三省+台灣,以今天的人口相加,為3.5億人,大概是日本本土的人口乘以三。到1938年,再加上中國人口最稠密的淪陷區,日本控制下的人口接近7億人(以今日計),而中國抵抗地區人口不到9億(以今日計)。
所以,非常草率的計算可知,抗戰的局面是9億級(以今日計)的區域對抗7億級(以今日計)的區域,是規模旗鼓相當的。這點從抗戰後期的偽軍規模大於日軍也可以從側面得到印證:百團大戰後,在華北日軍出動60萬人次的日軍以及90萬人次的偽軍。1945年初,僅汪統治區就有偽軍40萬。滿洲國偽軍有足30個旅。可見抗戰是同一數量級位面上的對抗,而不是我們過去理解的以小吞大。
在戰後,從經濟總量上看,日本長期是世界老二,而且遠遠拉開第三名。在20年前,如果用經濟總量作為尺度來重新畫世界地圖的話,這個世界是這個樣子的:
(比例扭曲,注意韓國和非洲的大小,還有其實台灣不小!)
在1995年,日本是僅次於美國的大國,並遙遙領先其他所有國家。這圖裡面的中國還是用購買力平價調整過的,不然看著更小,大概只有日本的八分之一。日本的總經濟規模只有在最近幾年才被中國以十倍人口超過。
(上圖可見,1995年是日本經濟最巔峰時期)
往近了說,看這幾年的碳排放量,日本雖然比不得中美,但其一家就可以抵的過全歐洲總量的三分之一。鋼產量就更誇張,日本一家就相當於全歐洲鋼產量的65%,比美國要高20%,比俄羅斯高50%。
日本如果移到歐洲,以今天的實力計,絕對是歐洲第一大國:
這還不叫大國,這星球上還有幾個大國?

2015年5月21日 星期四

【低頭超過10度,頭就變成2倍重】

【低頭超過10度,頭就變成2倍重】

前幾天有篇新聞談到低頭族的肩頸問題。

文中提到,假設頭部重量11磅,則低頭30度時頸部承重為40磅;低頭60度時承重高達60磅。

增加了49磅換算約22公斤,這感覺大概就像你在捷運上低頭玩手機,旁邊有個人剛從日本血拚回來,把托運行李頂在頭上直挺挺坐著。你問他
「這樣不會太重嗎?」
「不,你的脖子比我還要多負重2公斤。」

乍聽之下相當不可思議,我去翻了一下論文發現的確是這樣寫的。嗯,我不是這領域的,也無法再多驗證些什麼。況且新聞裡也有提到,頸部傷害不一定和低頭造成的載重增加有關,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也可能是關鍵之一。撇開頸部傷害的結論,論文裡僅提供5種角度(0度、15度、30度、45度、60度)的頸部承受重量,又假設頭重11磅--

我想,每個人的「頭重」跟「習慣的低頭角度」應該都很不同吧。

於是我用多項式內插法算出0~60度中間,每一度對應的頸部承重,再將單位從原本「假設頭重11磅」換算成「跟沒低頭時的承重比例」。整理結果顯示,低頭超過10度,脖子承重就會超過兩倍,40度時超過四倍,比擠出來的雙下巴還驚人。

各位此刻只需拿起量角器(家裡還有這種東西嗎),量測自己玩手機時的低頭角度,就可以知道自己將來去印度working holiday當搬運工人時,能靠頭頂來運多少貨物了。

此處的內插法技巧,在《超展開數學教室》裡也有用到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71744

----
新聞來源: http://punapp.com/article/1725
相關論文: https://cbsminnesota.files.wordpress.com/2014/11/spine-study.pdf

雨天也要立如松 Written By: 賴 以威|2014/06/03|Posted In:專欄活得科學

雨天也要立如松

Written By: 
|
2014/06/03
|
Posted In:
|
Tag:
credit: CC by  David Blackwell.@flickr
credit: CC by David Blackwell.@flickr
一個人的姿態很重要。
舉手投足,不僅影響到他人對自己的第一印象,根據研究指出,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心情。好比說,如果開會前做出「信心滿滿、雙手叉腰」的姿勢一兩分鐘,言談將會更有自信,要是彎腰駝背,會讓人下意識地變得更怯懦。佛家也很強調姿態的重要,提出「四威儀」:
立如松、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
佛家認為,時時注意自己的姿態,就是一種隨時隨地的修行。然而,生活中有許多處境艱難,讓我們無法好好恪守四威儀,特別在梧桐花開的五月,或是整天蟬鳴的七八月,那是梅雨、颱風的季節。
在雨中撐傘還要立如松,行如風,除了心性的修行,恐怕還需要數學的輔佐。

請想像一下這樣的畫面:一位大和尚和幾個徒弟四處化緣,他們走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天空中厚重的烏雲,忽然像被人擰過了一般,下起了雨。眾人撐起雨傘,繼續前進。一會兒,雨勢轉驟,颳起風來,就算撐傘,眾人的綁腿依然被雨水打濕,變成深色。大和尚問了個子最高的高徒弟,有沒有看見前方有村落。高徒弟搖了搖頭。
大和尚注意到高徒弟將傘撐得很低,甚至弓起了背,整個人彎腰蜷縮在傘底下。勉強要說是立如松,也只會讓人聯想到景觀盆栽裡曲折蜿蜒的老松。他搖了搖頭,怎麼這些徒弟不懂得觀察師傅呢。
「徒兒們,看看為師,不彎腰駝背,身上一點也沒濕。」
仔細一瞧,大和尚身子挺得筆直,傘也舉得老高,但下擺乾乾的,一滴雨水也沒有。
「因為師父比較矮?」
大和尚愣了一下,臉上閃過一片紅色,他回答
「雖然這是事實,也是原因之一,不過不是關鍵。重點是,面對雨水的迎擊,不需要讓自己變矮,變小。只要懂得『後退』就好。」
「師父在說禪嗎?」
「不,我在說數學。」
大和尚用手杖在地上畫了一幅圖
「這是我們在雨中行走的截面圖。假設雨跟地面夾角為θ,拿傘的高度為h,傘的寬w。
立如松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_1
你們看,當雨是斜的,傘的遮蔽範圍將從長方形變成平行四邊形,傘正下方h.cotθ的範圍都會被雨淋濕。傘拿低一點讓h變小,的確有幫助。但更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往後退h.cotθ,即可確保褲管不會被淋濕。」
大和尚頓了頓,繼續說:
「不是常跟你們提起,要時時注意四威儀,『立如松、行如風』嗎。只要懂得這個道理,雨天不用駝背走路,還可以將傘舉得更高,更英挺,只要算好後退距離,依然得保全身不濕。」
徒弟們照著師父的話做了後,雖然傘舉再頭前,看起來有點像和尚版的自由女神像,但綁腿的確不再被雨淋濕了。正當大夥兒讚嘆師父博學多聞時,高徒弟發問
「師父,徒兒腳沒濕,可是臉卻濕了。」
眾人一看,只見他臉上滿是雨水,甚至僧袍領口顏色都變深了,那模樣有些滑稽。大和尚笑了笑,低聲說
「誰叫你長那麼高,活該。」
「師父說什麼?」
「噢,沒有。為師說,因為你長太高了,要是雨打得斜,註定會被淋到的。從方才圖的例子可以看到,要是傘拿低一點,遮雨的高度跟傘高度一樣是h,但當傘拿高一點時,遮雨的高度即是w.tanθ,竟然跟傘的寬度w和雨的斜度有關。而遮雨的高度是(h,w.tanθ)兩個數值取較小值。換句話說,只要身高高於w.tanθ的人,終究難逃被淋溼的命運。往後退,就像你現在這樣,腳不濕,但上半身卻淋溼了。」
大和尚邊說,邊用手杖又畫了個圖
立如松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_2
「這時,只好做出取捨,要讓褲管淋溼多少?頭淋溼多少?這樣的取捨可以靠調整傘的高度,和後退的幅度來達成。除了雨斜度θ、傘舉的高度h、寬度w,再假設三個數字,後退幅度x,身高l,以及褲管會濕掉的高度z。z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求得
也就是說,褲管直到h-x.tanθ的高度都會濕掉。中間身體w.tanθ的部分不會濕。上半身從天靈蓋往下l-h+(x-w).tanθ的部位都會濕掉。」
大和尚將自己背上遮陽的斗笠卸下,遞給高徒弟
「你算好後,再調整斗笠戴的位置跟角度,用斗笠遮住上半身的雨勢吧。駝背讓l變小,的確可以降低淋到雨的部位,但有違修行,還是別做了。」

走了一個時辰,雨勢不但沒趨緩,上天彷彿在考驗眾人,還加強風勢,讓雨變得更斜,這下,除了最高的徒弟外,其他人也紛紛戴上斗笠,除了大和尚依然不用。
意外發現「原來我最矮啊」的大和尚,看著這些徒兒為了恪守他的教訓,在雨中不駝背,雖然還是有些氣他們怎麼都那麼高,活該被雨淋,但想了想,還是決定再傳授他們一道心法。
「把傘拿斜吧。」
「拿多斜呢,師父。」
「跟雨勢垂直。」
大和尚又拿起手杖,在地上畫著。
立如松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_3
「我們可以用這圖來證明『傘與雨勢垂直』為最佳拿法。將傘一端投影到地表上的點為圓心,傘寬為半徑,可以畫出圖中的圓。再給定下雨方向為斜率,過圓上一點,符合『點斜式』所需條件,即能畫出一條直線。直線跟地表相接的點,與圓心之間的距離是避雨區域,水平拿傘時,此區域長度是w。乘上tanθ,即得到可遮雨高度w.tanθ。現在,當傘拿的角度與雨勢垂直,這條線就會變成圓的切線,通過圓上一點,線跟圓心的距離最遠,避雨區域最大,變成w.secθ。」
大和尚抬頭看,每一位徒弟,臉上沒被雨淋到,卻濕淋淋地「一頭霧水」。他只好換個方式解釋
「你們試試看,從原本水平拿傘,慢慢變斜,會淋到雨的部分越來越少,在某個角度會達到最大值,之後再更斜時,反而又會變小。對吧?」
徒弟們轉動手腕嘗試,點頭回應師父。
「再看剛剛地上這張圖,要是傘跟雨勢不垂直,這條線會變成割線,和圓相交兩點,要是這個角度是最大值,就表示有另一個角度也會提供最大的遮雨高度,兩個最大值,違反你們實際操作的體驗。」
徒弟們紛紛發出「噢噢」的聲音,像是知識被扔進了他們的心中,發出的回響。大和尚最喜歡聽到這種反應了。這時,最機靈的小徒弟開口了,
「師父,所以說,要是搭配第一張圖,遮雨高度即會從原本的w.tanθ變成w.secθ,各自可以再寫成w.sinθ/cosθ和w /cosθ,前者比後者多了sinθ倍,因為sinθ永遠小於1,所以當傘拿斜,永遠會比傘拿直的能遮住更多。」
「很好,你說的沒錯。」
大和尚滿意地點點頭。
「雖然數學是世間法,但有些時候,世間法也能幫助我們修行的。」
看著地上的圖,大和尚忽然轉身問最高的徒弟身高
「一米八四。」
「假設眼睛距離天靈蓋10公分,好吧,看來4.72公里以內,都還是沒有村莊了。」
他想起,好久以前,他曾經在附著了氣霧的玻璃上,這樣畫圖解釋數學,但那時候他還太年輕,不知道數學有這麼廣泛的應用。
註:更多賴以威的數學故事,請參考《超展開數學教室》。

About Author

賴 以威

聯合報《閱讀數學》作家、譯者、CAREhER主編,作品散見於各大網路媒體與報章雜誌。師大附中,台大電機畢業。 我深信數學大師約翰·馮·諾伊曼的名言「If people do not believe that mathematics is simple, it is only because they do not realize how complicated life is」。為了讓各位跟我一樣相信這句話,我們得先從數學有多簡單來說起,聊聊數學,也用數學說故事。 歡迎加我好友,讓我們有更多交流與互動: 賴以威個人臉書 最新出版作品 《超展開數學教室》

2015年5月19日 星期二

台灣史上最大的龐式騙局 2015-02-14 (好好研究一下)

台灣史上最大的龐式騙局

如果有人跟你說,你年輕辛苦奮鬥的時候,從工作中提撥12%的薪資當作「月費」,然後加入會員,然後等到你退休的時候,在家休息可以領70%的薪 資,按照前人的例子,通常55歲左右可以退休,然後領到死亡。乍聽之下可能以為是直銷詐騙手法,但這個系統不用招攬「下線」,也不用兜售或購買什麼產品, 所以不是直銷;但是退休後不事生產,卻還能領到豐厚的退休金,大多數人仍然會疑惑:這個世界上怎麼會有那麼好的事情!
這的確不是老鼠會,而是真實存在,而且運作數十年的國家退休金制度。
圖1:1960~2060台灣人口結構比例變化 
早年台灣政府設計國民退休金制度時,還未出現少子化現象。1960年代,處於退休年齡的老年人口比例不過2.5%,台灣還沒有退休金破產的問題;等到2011年,老年人口比重大幅攀升到10.9%,反而是大量的小朋友逐漸消失了。
圖2:1983、2011、2060台灣人口金字塔 
2014年以後,台灣沒有「人口紅利」了
如果把台灣各年齡層的人口統計成金字塔圖表,在1983年時台灣人口結構是年紀越年輕數量越龐大,所以退休金制度可以健全維持 運作;根據國發會統計,2014年台灣15至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數有1737萬人,正是「人口紅利」的最高峰,2016年開始,工作年齡人口每年平均將 減少18萬人。2014年每6.2名工作年齡人口須扶養1名65歲以上老年人口,到2060年等於每1.2人就要扶養1名老人,人口變成了倒金字塔,年紀 越大者數量越龐大,退休金制度勢必會破產,這樣一來,2014年的年輕世代立刻抱怨退休金制度設計有問題,因為年輕辛苦工作繳錢,等年紀大要退休了,退休 金制度破產領不到錢,這簡直是政府立案的「龐式騙局」。
龐式騙局「Ponzi scheme」來自於一位美國義大利移民Charles Ponzi的真實故事,1919年他策劃成立一家空殼公司,然後承諾一季內給投資者40%的利潤回報,大量向社會投資人吸金,然後把新投資者的錢付給最初 投資的人,引誘更多人上當。他成功地在幾個月內吸引了數萬名投資者,後面的「投資者」大​​量跟進,直到最後整個系統崩潰破產。
我們可以想想看,龐式騙局這跟現在台灣的退休制度有何不同。國內面臨少子化及高齡化是未來至少40年的「事實」,工作年齡人口 逐年遞減、中高齡勞動參與率低、人才外流、就學年齡延長、就業年齡延後,這些都只是人口結構扭曲所產生的部分後遺症,而這些問題和人口負成長,又會導致整 個退休制度崩潰。
2014年軍公教合計的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委員會最新績效報表顯示,退撫基金收支首度出現逆轉,收入596億多元,扣除 支出630億多元,第一次出現入不敷出34億元,但因為2014年基金運用收益356億元,賸餘320億,加上基金最近三年的平均投資報酬率約7%(近三 年投資收益共1082億元),讓基金暫時免於破產,但軍職人員早在2011年就已經出現收入不敷支出的狀況;教育人員也在2014年發生收支短差情形,政 府宣稱為了避免軍公教退撫基金破產,希望修改法令,讓軍公教一次同步調高法定提撥費率(目前軍公教的提撥費率都是12%,但最適提撥費率分別是 40.7%、36.7%、42.3%),但政府喊了許多年,該做的事,始終沒人做。
圖3:公務人員退撫基金歷年收支狀況

資料來源:公務人員退撫基金
各種國家福利都面臨破產風險
從退撫支出來看,2001年支領定期提領退休金的軍公教人數為5萬人,2014年已攀升至26萬人,人數快速成長,另外,提撥 費率約十年沒有調整,但這都不是基金破產的主因,包含勞工保險和軍公教在內的四大國家退休保險、健保、國民年金、退撫各項社會保險未來都會面臨的破產危 機,年輕人辛苦繳了大半輩子的退休金,輪到他們退休的時候,一毛錢也領不到,就算屆時有新的退休金方案,2015年繳的1塊錢,價值肯定不如他們退休時所 領的一塊錢,現階段台灣所有的社會退撫福利制度,未來都無法承受時間的摧殘,台灣正上演一場大規模的「合法」龐式騙局,而受害者是大多數的年輕世代。
圖4:1960~2060世界各國老年人口比例 
圖5:2012、2050年世界各國人口中位數 
這場龐式騙局不只在台灣上演,許多已開發國家也可能面臨類似的問題。2012年,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約在12%左右,在已開發 國家中,並不算太高的情況,但台灣的出生率非常低,所以長期的老年化比例成長非常快速,2060年的台灣、日本和南韓將會是全球最老的主要國家,完全超越 其他已開發國家。
圖6:壽命延長,請領退休金年限增加,政府的壓力將會更大 
已開發國家基本上都有設置法定退休年齡,例如65歲或70歲,大多數人到了這個年齡基本上也不得不退休,但是人類在退休年齡之 後的生命越來越長,90歲,甚至100歲的人類在21世紀是很平凡的情況,假設Joe在20歲時出社會工作,Joe工作45年後,65歲退休,活到85 歲,從退休到死亡,Joe還有20年生活時間,這時候政府要如何處理Joe的生活?如果Joe因為醫療技術發達活到100歲,政府養Joe的時間長達35 年,那政府會更頭大。
Joe壯年時努力工作,繳交退休金給政府,政府分配部分退休金給當時的老年退休族群,當作老年人的退休金,等到Joe年老時, 當下的青年族群努力工作,繳交退休金給政府,政府一樣分配部分退休金給Joe,原本這是一個正常的循環,但是各國少子化的問題,造成越來越少的青年,扶養 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老年人比例相對越來越高,年齡越來越長,年輕世代的扶養負擔越來越沉重,高齡化國家遲早得面對退休制度崩潰的局勢,台灣自然閃避不掉這 個社會問題。
圖7:最近10年參加退撫基金人員平均俸額 

資料來源http://www.fund.gov.tw/lp.asp?ctNode=424&CtUnit=141&BaseDSD=7&mp=1
少子化的影響之下,新生代至少在未來20年內,爭取生活資源都會是弱勢,按照原有的社會運作模式,世代的更替對新生代越來越不 利。傳統的思想、僵化的制度,並沒有隨著時代進步快速改善,台灣30歲以下的年輕世代,在就業環境很多人都處於職場底層,相對來說,部分老年退休族群則是 安於現狀,例如社會觀感不佳的軍公教族群,尤其是老一輩的軍公教退休金太優渥,不需要工作也能過生活,而且每個月提撥的費率嚴重不足,但退休基金負債迅速 累積,等於變相強迫後代子孫為其買單,大量國家和社會資源集中在老年世代,對於年輕世代和幼兒世代來說,這是非常不公平的,如果不同退休制度的族群,紛紛 爭取向軍公教人員退休金的給付水準看齊,爭取調高該族群的退休金,那麼台灣政府的財務狀況勢必雪上加霜。
台灣早該做退休制度改革,卻沒有政治人物敢碰
台灣所有政治人物都了解,退休年金制度改革是必要的工作,例如還未退休者提高提撥比重,已退休者少領一些,並且延長目前退休年 齡;但是在政治上,不同政黨受制於支持的選民結構,對於改革的力道總是希望不要不利於自家的選民,政治人物不敢賭上自己的政治生涯,縮減各種社會保險所得 替代率,或者勇於刪減老人年金,因為老人族群人數較多,選票也較多,大家心中往往各自有盤算,然後互相指責對方不想改革,最後繼續拖延,把解決方法擺在提 高基金操作報酬率,忽視隱藏負債額度,看見的問題當作沒看見,於是改革就像「鬼神」一樣,政治人物三不五時掛在嘴邊,但從來沒看見真正作為。
退休年金如果不改革,那就是一場龐式騙局,將帶給年輕世代和後代子孫的沈重負擔,人民根本不可能打從心裡相信政府的所作所為, 如果改革,那就是得罪現在所有老年世代,調高提撥費率、延長目前的退休年齡、訂定所得替代率的上限、勞保年金替代率的調整、計算基礎投保薪資的月數,每個 調整都是牽動數十萬,甚至數百萬人的政治問題,放眼台灣政治舞台,有誰敢真的動手?台灣沒有有遠見的政治家,只有無良政客,放任不當制度,啃噬年輕世代的 鮮血,這場龐式騙局產生的龐大債務和國家借貸,貸貸相傳。

2015年5月16日 星期六

一道幼稚園的數學考題的故事 posted May 12, 2015, 4:37 AM by 陳宏賓 [ updated May 12, 2015, 8:12 AM ]

一道幼稚園的數學考題的故事

posted May 12, 2015, 4:37 AM by 陳宏賓   [ updated May 12, 2015, 8:12 AM ]


幾個禮拜前,有位綽號大豬的高中同學,傳了一道數學題到我們高中同學們的Line群組,想要考考大家。不過,這道號稱幼稚園的入學考試題並沒有引起同學們的興趣,只有我們的國文老師表示

「完了我又要做數學的噩夢了遇見有關數字運算的問題,我直接投降了!
稍候大豬公佈解答:
「老師,這個不用運算。1111 沒有圓圈,9313 只有 個圓圈,幼稚園小孩只會數圓圈,我們都想得太複雜啦!

知道只是單純數圓圈之後,老師才鬆一口氣說至少不用做噩夢了…..我猜社會上應該有不少人都得了這種名為一看到數學就會做噩夢的病吧...XD

至於當下我的反應是甚麼,由於事先已經先在別處知道解答了,所以我開了個玩笑宣稱是依照條件給的 14 個等式列了14 個方程式,然後把答案解出來。But!沒人笑….

這個題目讓我想起小時候最討厭(甚至鄙視)的數學題型請在空格中填入適當的數字,(1, 2, 4, 7, 11, ___)。鄙視它的原因,倒也不是我特別不會寫這種題目,而是理論上填入任何數字都是對的,只要隨便訂出個規則,符合這幾項(有限)就好了。

之後我到處觀察網路上網友們的反應,發現很多人跟我一樣錯愕,「這不是數學吧」「學這要幹嘛」「這啥小」。一直到某天聽了一堂組合學之後,我才恍然大悟,阿彌陀佛~


計數組合學

組合學家 Percy Alexander MacMahon 在 1915 年發表了組合分析 (Combinatory Analysis) 一書兩冊,關於計數組合學 (Enumerative Combinatorics) 的第一本書,就此誕生。在計數組合學這門學問裡,其中一個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藉由統計量與統計量之間的一一對應,將看似不相關的結構彼此關聯起來,用組合學的觀點,提供其他數學領域中的理論一種組合解釋或者證明。

統計量

人類文明能夠發展至此,除了文字的發明之外,最重要的另一個因素就是量化的運用。將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物,依照統一的客觀的標準去測量或計算,所得到的值就是統計量 (statistics)。舉例來說,【身高】就是一種統計量,劉德華175、周杰倫173、王陽明188;而【誰比較帥】就不是,因為可能會發生,我覺得劉德華帥,但我太太覺得王陽明帥,這樣各說各話的情況其實就是因為缺乏客觀的標準。

回到幼稚園的入學考題,用比較數學一點的語言,可以把它解讀為:

找到一種統計量,滿足11110, ..., 31482,找到之後自然就能夠回答 2889 → 多少。

而這裡一個合適的統計量,就是【圓圈】。在這個題目裡,統計量【圓圈】本身並不重要,沒有太多的數學意義,【尋找】才是重點,藉由觀察與嘗試,【尋找未知】的統計量這個過程,才是教育目的。尋找未知是人類文明得以延續和進步的關鍵,也是全世界所有科學家(包括數學家)最最最重要的工作。

當然,這樣的題目如果事先已經知道統計量就是圓圈,那就沒什麼意思了。因此,以下我再補充幾個關於數字的統計量,希望能夠讓未來幼稚園的入學考題更變態更有趣一點




幼稚園的老師看過來

聲調
把國語發音的聲調當作是一種統計量,是我看過最變態的一種。比如說, 2 因為零的讀音是二聲,→ 因為一的讀音是一聲, 4 因為二的讀音是四聲依此類推,我們知道 3 (ㄐ一ㄡˇ)。遇到多個數字放一起就個別加起來,例如: 19  1+3 =  4581  3+1+1 = 5…

考考大家,014  ?

橫豎
將數字用電子錶的型式表現,然後算有幾橫或幾豎。比如說用橫來當統計量,那麼0~9就會分別對應到 2033133133 (參考下圖)。同理當然也可以考慮豎作為統計量


接下來介紹幾個在數學上有意義的

逆序數 (inversion)
逆序數即是算每個出現的數字後面比它小的數有幾個,再加總。比如說: 123  0 因為每個數字後面都沒有比它小的數,132  1 因為 3 的後面有一個 比它小,321  3 因為 的後面有兩個數比它小且 的後面有一個數比它小。比較為人所知的就是,排列所構成的對稱群即是 A型 的 Coxeter 群,而排列的逆序數就恰好對應到 A型 Coxeter 群的長度 (length)

下降數 (descent)
下降數算的是相鄰的兩個數字有多少次是前大後小。比如說: 123  0 因為數字是越來越大,132  1 因為 32 算一次前大後小,321  2 因為 32 和 21 各算一次前大後小。

主指標 (major)
主指標算的是發生下降處的指標加總。例如: 123  0 因為沒有下降,132  2 因為發生下降處 32 的 落在整個字串 132 的第二位,321  3 因為在第一位和第二位都發生下降。


1913 年 MacMahon 用組合分析的方法發現了這樣一個神奇的結果
所有 個數字(1n) 形成的排列的逆序數跟主指標具有相同的分佈。

用數學來表示,即是

這裡 是所有排列形成的集合。

例如 n=3 的情況,總共有 種不同的排列,將它們的 major 跟 inversion 分別算出來(如下表),會發現 maj=0 會跟 inv=0 的個數一樣多,maj=1 會跟 inv=1 的個數一樣多,依此類推,滿足這種性質就稱為 等分佈 (equidistributed)

maj
inv
123
0
0
132
2
1
213
1
1
231
2
2
312
1
2
321
3
3




















事實上,在 1978 年 Foata 跟 Schutzenberger 得出一個更神奇的結果: maj 和 inv 兩種統計量有 對稱聯合分佈 (symmetric joint distribution)。也就是,maj=x 且 inv=y 的排列個數會跟 maj=y 且 inv=x 的排列個數一樣多,如下圖所示,圖表內的數字會對稱於左上右下這條對角線。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試試 n=4 的情況,看看是不是也有此現象。


MacMahon 這個有趣的發現,後續引發了許多其他不同組合結構上的研究,蓬勃發展,時至今日,已經成為計數組合學研究領域的三大主要分類中的一支 Mahonian (其他兩支分別為 Eulerian  Stirling)。這部份就先到此為止好了,因為再多可能讀者想翻桌,而我也講不下去了…哈...


恐懼影響了你的數學表現

最後,我希望這篇文章帶大家從一道幼稚園的入學考題走到組合學的一個研究起點,可以讓你感受到看起來很可怕的數學在一開始的時候好像不那麼可怕或許,你原本能夠學會的數學,在心生恐懼之後,就自動放棄理解它的機會了。要是放棄的話…..


 圖片取自: 灌籃高手 by 井上雄彥
數學恐懼症?!
那是什麼東西?! 我的字典裡沒有這個字。
不過英文恐懼症倒是像背後靈一樣,跟了我十幾年。這些年的英文,我都是呈現放棄的狀態,有課就放棄,沒課也不會想要學習,一直到念博士班的某一天,忽然有一股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情湧現,立馬報名了交大語言中心開給社會人士的一門英文文法課,遇到了救救我的蔡英文的新貴英文胡家榮老師(現在是我好友)

他改變的不是我的英文能力,而是,治好了我的 英文恐懼症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方承認自己是 英文低能兒,所以單字不認識很正常阿,句子不會寫很正常阿,聽都聽不懂很正常阿,同學表現都比我好也很正常阿只要敢講、敢寫,藉由發現錯誤學習如何矯正,那麼就會不斷地,進步抱持這樣的信念,就會越來越好了。我現在依舊是 英文低能兒 狀態。不過,不恐懼了。

想學好數學,你得先聽聽安西教練怎麼說….

                                                    圖片取自: 灌籃高手 by 井上雄彥  
最後的最後,要提醒大家,生活中有許多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統計量,比如【中位數】【平均值】【標準差】...等等。好用歸好用,但是要提醒大家千萬別亂用哦,以免鬧笑話。像是我聽過最荒謬的用法就是全台灣的人平均有 0.998 顆睪丸......


感謝讀者陳佑鳴指出,等號的使用在此並不恰當,建議以箭頭做為取代較適合。 


作者簡介

陳宏賓 - 現任職中研院數學所研究學者
2006年國立交通大學應用數學博士畢業,投入組合數學領域相關之研究,主要研究興趣為群試理論、圖論及最優化分解。2013年出版
「Partitions: Optimality and Clustering, Volume II: Multi-Parameter」一書(與 Uriel Rothblum 教授和 Frank K. Hwang 教授合著)。數學科普素人,憑著一股萬一中年失業了說不定有機會到壹周刊當狗仔熱血,創立 UniMath 電子數學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