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生活中有甚麼數學嗎?

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吴国平:“说数学”还是“做数学”? 吴国平2015-08-15 09:30:00

吴国平:“说数学”还是“做数学”?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知道了吗?知道了!”、“听懂了吗?懂了!”这样传统课堂在很多人记忆里是很深,很多人认为现在的数学课堂也是这样,老师讲,学生记。传统教学模式是指以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为目标,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鲜明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师基本上通过举手等直接问答形式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样课堂我们称之为“说数学”。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对我们的教育也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这种变化越来越明显,像《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就这样指出: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 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中。
  课程标准的要求指的是什么?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学习方式来学习数学,这个我们就称之为“做数学”。
  数学的知识和技能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不能说谁决定谁,而是谁都离不开谁,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才能达到一个良性循环。因为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如果在学习数学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我们刻意去回避思维能力的训练,那么这种结果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死读书”。
  
  如何让我们的“说数学”转变到“做数学”,已经是很多数学教育从业者非常关心的话题,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个教学实例:
  
  
  
  在教授数学知识之前,数学知识是书本上“死”的东西,数学思维能力是看不见摸不着。这时候我们需要利用数学知识创设一定教学情境,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土壤”,此时我们的教学就可以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让我们的数学教学从“说数学”转变到“做数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