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青賴以威:計算機教學和數學理解的關係
2015/12/02 瀏覽人次:520
作者:賴以威(數學專欄作家、長庚大學電子工程系助理教授)
圖片來源:黃建賓攝
圖片來源:黃建賓攝
最近有一些關於「國中數學課要不要使用計算機」的討論,如果舉辦投票,我會投下贊成,以下是我個人的一點淺見:
我認為一套完整的數學思維包括
1. 將現實問題用數學方程式、符號、數字描述
2. 計算、化簡、求解
3. 將解答返回現實,解決原本的現實問題。
倘若今天來場「人類vs. 電腦的數學對決」,人類在第二步絕對是完敗。電腦不到一秒鐘就能算出2組10位數相乘。人類如果能做到這點就可以上真人秀表演了。
現今數學教育花最多時間的部分正是第二步。
我認為一套完整的數學思維包括
1. 將現實問題用數學方程式、符號、數字描述
2. 計算、化簡、求解
3. 將解答返回現實,解決原本的現實問題。
倘若今天來場「人類vs. 電腦的數學對決」,人類在第二步絕對是完敗。電腦不到一秒鐘就能算出2組10位數相乘。人類如果能做到這點就可以上真人秀表演了。
現今數學教育花最多時間的部分正是第二步。
當然,使用計算機會造成一些學生不求甚解。每個人再大量、反覆的計算過程中,都曾經有過「有些原本不清楚的東西,慢慢地更加理解」的經驗。但這不代表當我 們有了計算機這麼強大的工具後,還必須透過反覆、大量計算去獲得這些經驗,不代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無法獲得類似的經驗;甚至,當有了計算機、電腦、程式, 我們還需要這樣的經驗嗎?
我認為「理解」這個詞是不是0與1的二分法,而是「0與1之間所有的實數」,換句話說,有無限多種的理解程度。用男女關係來說就是存在著朋友這個選項,而非告白被拒絕就再也不聯絡……嗯,似乎有點怪怪的。換個比喻,以手機來說,大家都會用手機,知道手機原理的人少些,知道手機原理及製造過程的人更少。因應 不同程度的運用,我們需要不同程度的理解。比起擔心計算機是否會造成孩子不理解數學,更積極的角度,我想應該是去思考「使用計算機時,對數學理解的深度是多少」,再回過頭來想,該如何在課堂中將孩子的知識補充足夠。
世界變化得很快,現在的小孩看到軟碟片會以為是誰用3D列印把儲存鍵實體化,手機傳輸速率更在20年內增加了近10萬倍。我想也該是時候,在教育中教導更多該如何使用科技產品,不僅能更有效率地完成計算,還能釋放更多的時間,讓數學教育能跟現實做更多連結。
高中數學課綱總召集人張鎮華教授為此撰寫了一篇專文:
"如果您認同我們的理念,希望您能抽空在適當機會/場合,向大眾說明。近期,如果有可能,甚至可以透過讀者投書,鼓吹這個理念。 "
希望大家能一起鼓吹這個理念(或是索性做個長輩圖「認同請分享」)
轉載自賴以威臉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