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咖」縮手 誰來投資台灣?
政府、企業、外資、國營事業,投資台灣的「四大咖」縮手,造成台灣投資大熄火。最新統計,國營事業年投資金額,十年來首度跌破二千億元;明年政府公共建設經費仍不到總預算的百分之十,外資不來、企業轉向海外。誰,來投資台灣的未來?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日前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世界競爭力排名,外人在台直接投資的存量、流量排名在六十一個國家中,僅排在四、五十名,對外投資金額則排名廿。他說,這顯示「台灣吸引不到外人投資,自己金錢卻一直往外跑。」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上周就表示,未來三年,該集團計畫投資海外一百五十億美元,過去在台投資比重達七成五,未來三年將僅剩百分廿,投資重心轉向海外。
是什麼原因,沒人願意投資台灣? 王健全分析,台灣內需市場小,又因尚未加入區域經貿組織如TPP、RCEP等,沒辦法扮演東協、大陸市場跳板。他說,過去開放民營、保險業等都會帶來新投資,但近年自由經濟示範區等都已陷入停擺,投資的柴火不足。
中央地方 法令不一困境
工商團體日前也指出,產業在台灣面臨缺水、缺電、缺地,中央與地方法令不一等困境,投資環境愈來愈不穩定。
自由開放 比不過星、港
孫明德說,台灣論自由開放比不過新加坡,也無法掌握東協市場;對中國又有政治因素防範,外資要設投資總部,比起台灣,不如去新加坡、香港。
BOT爭議 業者很小心
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則因為台灣高鐵、台北大巨蛋等BOT案的爭議,前景也不樂觀。不少金融業者都說,將來投資或是BOT案的聯貸案,都得「很小心」。
沒有新產業 就沒有外資
孫明德補充,在中國改革開放前,台灣還可吸引外資,近年卻一直空洞化、苦悶,問題出在台灣產業的「新陳代謝」太慢。他說;一九八○年代勞力密集產業輸出,台灣開始發展半導體、面板產業,但現在產業「就只有這些」,沒有新產業,就沒有外資投入。
反商情結 產業發展卡關
此外,台灣近社會出現反商情結,也使產業發展卡關,沒有出現新亮點產業。王健全說,核四、石化產業受環境安全顧慮卡關;博弈因有道德顧慮被打回票;醫療觀光也因就醫權益爭議,導致發展牛步化;金融服務業也因為服貿問題無法前進大陸,「台灣沒有新的產業出現,怎就會有新的投資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