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生活中有甚麼數學嗎?

2019年9月17日 星期二

柳賢振如何守住防禦率1字頭? 韓媒算數學 2019/08/20 17:45:00

柳賢振如何守住防禦率1字頭? 韓媒算數學

  • A-
  • A
  • A+
記者蕭保祥/綜合報導
美國職棒大聯盟(MLB)洛杉磯道奇左投柳賢振2019年表現成為大話題,尤其是球季剩下1個多月期間,防禦率能否守住1字頭?韓國媒體已經開始算數學題,答案是剩下先發場次都要6局掉2分以下。
美職數據統計網站《Baseball Reference》資料,大聯盟史上共有159名投手單季防禦率1字頭,1920年結束「死球年代」後,只有39名投手完成這樣紀錄。
近年來包括坦帕灣光芒左投Blake Snell的1.89、紐約大都會強投Jacob deGrom 的1.70都奪下賽揚獎,可見防禦率力守1字頭意義非常大。
柳賢振本季23場先發投148又1/3局繳出12勝3敗、防禦率1.64超優質數據,上一場先發台灣時間18日對戰亞特蘭大勇士5又2/3局掉4分吞敗。
▲影片來源:YouTube,如遭移除請見諒。
韓媒《OSEN》20日報導推算,柳賢振大概還有7場先發機會,補滿規定投球局數不難,剩餘7場比賽若是平均投6局、掉15分責失,防禦率結算是1.99,大概是1場平均6局掉2分即可力守1字頭。
接下來對手也不是好惹,柳賢振預計24日在道奇球場迎戰強攻紐約洋基,這名32歲韓國左投本季沒在主場吞過敗投,隨後可能先發對手為聖地牙哥教士、科羅拉多洛磯、舊金山巨人與大都會。
亞洲強投過去如朴贊浩、野茂英雄與王建民等人,都未單季防禦率1字頭與奪得賽揚獎,球季尾聲接近,柳賢振矚目程度愈高。

蛋糕如何切「三等份」? 數學大師出手網笑瘋 華視 2019年8月21日 下午3:30

蛋糕如何切「三等份」? 數學大師出手網笑瘋

檢視相片
/ 李蘇竣 綜合報導
日本社團「數學愛好者協會」近日舉辦一場「將蛋糕切成3等分」比賽,徵求各路數學好手提供創意切法。結果出爐後讓網友全部笑瘋,第一名優選由獨特的「六芒星切法」奪下,也讓網友驚嘆數學的奧妙。

日本社團「數學愛好者協會」日前舉辦了一場數學競賽,題目是「將圓分為3等分」,還說戲稱是「數學系切蛋糕」大賽,吸引無數網友絞盡腦汁投稿參賽。協會在今20日晚上公布了最終結果,各種「腦洞大開」的切法讓網友大開眼界。
協會在推特上發布各選手的成果,入選的分別是「同心圓切法」、「披薩定理」、「水果削皮器」,協會評審還各別點評「非常喜歡」、「喜歡這個定理」、「好美」,第三名佳作也有兩名,分別是「想像四等分線」、「√3: √6√: √9」,也讓評審笑說「入選者中唯一實用的」、「分到最外圈的也太可憐」。第二名優選者是「無限四等份」,運用無限趨近的概念,讓評審無奈「切幾年也不會到3等份吧!」
「六芒星切法」讓評審驚乎「到底怎麼想出來的」,還說「用這方法切蛋糕絕對能hold住全場。」
▲ 「六芒星切法」讓評審驚乎「到底怎麼想出來的」,還說「用這方法切蛋糕絕對能hold住全場。」
最後壓軸的是第一名最優秀獎,由奇特的「六芒星切法」奪下,神秘的圖騰讓評審及網友全都驚呆,評審對此感到不可思議,點評表示「到底怎麼想出來的」,還說「用這方法切蛋糕絕對能hold住全場。」
各種神人級的切法讓網友驚呼連連,一邊讚嘆數學的神奇,同時也忍不住大笑。有網友紛紛留言表示「太神了!」、「最好是切得出來」、「乾脆買3個蛋糕」,一個經典數學問題,再度引起網路熱議。

數學也可以手作!李政憲「摺紙數學」影響更多師生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數學也可以手作!李政憲「摺紙數學」影響更多師生

259 人追蹤
追蹤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檢視相片
獲得師鐸獎的老師們,多數是用自己的奉獻影響了學生,今天要為您介紹的這位108年師鐸獎得主,則是用自身的教學研發,影響了其他的老師們,連帶也影響更多學生的學習!他是新北市立林口國中李政憲老師,透過摺紙手作結合數學,進行教學實作,讓更多老師與學生感受到數學之美!

數學,對許多人來說,是比較偏抽象的知識概念,但是摺紙對許多人來說,是好玩的手作,不用懂數學知識,就可以玩到趣味,林口國中李政憲老師巧妙地將有趣的摺紙,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數學的原理、開啟他們對數學的好奇心!

李政憲老師說,學習其實是多元智能,傳統的數學教學,並不一定適合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大約是10年前,他參與一場摺紙研習,把所學應用到社團課程,得到學生高度回饋後,開始將摺紙數學應用於課堂中,從社團課實作,設計互動式的數位教材,進一步應用於課堂中,後來更將相關實作心得與全國近300個學校的老師進行分享;在4年前成立「藝數摺學」社團與超過20個線上共備群組,透過檔案的無私分享與線上互動,影響了上百個學校教師願意於課堂中實施後回饋,讓更多的孩子受惠,累積超過8000人加入社團。

李政憲老師說,從摺紙中去學數學,從身障的孩子到資優的孩子都給予了很好的回饋。有些孩子很排斥數學,從小學數學就沒有成就感,不過摺紙不一定需要數學知識也可以做,從摺紙作品中獲得成就感後,發現摺紙作品中竟然包含數學原理,可能會開啟他們想去理解這原理的興趣;對於資優的孩子來說,完成作品後,老師可能會給摺紙作品或數學上的進階挑戰,這也會促動他們回去思考,因此不論是對學習數學後段或前段的學生,從摺紙學數學,都是很棒的觸發。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李政憲老師說,藉由線上群組與社團成立的培訓與互動,最近更出書,匯集有志一同的教育夥伴,在當今強調素養學習,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的課綱下,他認為手作數學是讓學生有感,不僅體現數學之用,更領略數學之美!

數感實驗室/「搶23」遊戲 懂數學就會獲勝,2019-08-19 09:49聯合報 數感實驗室/賴以威撰寫

數感實驗室/「搶23」遊戲 懂數學就會獲勝

2019-08-19 09:49聯合報 數感實驗室/賴以威撰寫
數感實驗室。圖片來源/StockSnap.io
數感實驗室。圖片來源/StockSnap.io
澳洲知名數學老師,同時也是youtuber的埃迪•伍(Eddie Woo),在某次來台灣演講時,當場玩了一個很有趣的小遊戲。遊戲規則是這樣的:每個人輪流寫一個1到4的數字,每次寫,就要跟前面寫的所有數字都相加。比方說兩位玩家A與B,A先寫2,B再寫3,這時的總和是5。下一次輪到A寫了4,總和便成了9。遊戲的勝利條件是,誰寫完數字後得到的總和是23,那個人就獲勝。再了解遊戲背後的數學前,先找一位朋友玩玩看吧。
玩了幾次後,你是否有發現,關鍵在於「誰先讓總和變成18」,因為只要你讓總和變成18,對手寫1,總和變成19,你只要寫4就可以變成23;對手寫2,你寫3還是讓總和變成23;對手要是出3或4,你也只要對應出2或1,都能獲得勝利。所以關鍵是誰先搶到23-5=18。換句話說,這個遊戲從「搶23」,變成了「搶18」。
等等,這樣的邏輯能一再推演下去嗎?答案是可以的,為了搶到18,你會發現關鍵是「誰先讓總和變成13」,當你讓總和變成13,對手出1、2、3、4,你都可以對應出4、3、2、1來搶下18。遊戲又從「搶18」變成了「搶13」,而且你還注意到,23-5=18,18-5=13,每次都可以往前推5,因為5是兩位玩家合起來一輪,所能出的最小數字。
既然搶23能一路變成搶13,自然也能再往回推到「搶8」,甚至推回「搶3」。也就是說,只要你能洞悉遊戲背後的數學本質,你一定會想辦法要求先出數字,因為你知道,只要出了3。不管對方怎麼做,你都能循序漸進地拿下8、13、18、23。就算這個遊戲一路進行到搶103,你也會獲勝。
這就好比圈圈叉叉,不了解規則的人會覺得它是一場遊戲,但了解規則的人知道,第一步搶中間,倘若對手沒有下在對角線,你就能獲得勝利。它們都屬於「有缺陷」的遊戲,存在著必勝或必不敗的法則,但這些規則並非一眼能看穿,都得仰賴數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也像這樣的遊戲,看似有輸有贏,可其實對於懂數學的人來說,勝負早在一開始就已經決定了。

數學考題「簡單化」,可是你知道真實世界有多複雜嗎?文:舒宇宸(台灣大學應用數學博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年國中會考出現一題「簡單」的數學問題,看完本題,感覺似乎非常生活化,但是當筆者靜下心,用手指沾個水在腦袋上畫個圈,於此完美犯案的場景中,靈光一閃地說出柯南的招牌對白:「犯人,就在題目中!」


文:舒宇宸(台灣大學應用數學博士)
「簡單」的數學題目
今(2019)年國中會考出現一題「簡單」的數學問題(圖一)。以題目所提供的防護率公式,在第一小題由防護率反推防曬指標SPF,並於第二小題由SPF推導防護率。題目定義,SPF 25的防護率是24 ⁄ 25 = 96%,SPF 50 則 是 49 ⁄ 50 = 98%,代表第二代防曬乳液只比第一代多提供2%的防護率,所以此文宣並不合理。
看完本題,感覺似乎非常生活化,但是當筆者靜下心,用手指沾個水在腦袋上畫個圈,於此完美犯案的場景中,靈光一閃地說出柯南的招牌對白:「犯人,就在題目中!」
1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
圖一:108年度國中會考數學科非選擇題第一題。(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 
李組長眉頭一皺,案情似乎不單純
108課綱採取素養導向,看得出大考中心試圖讓數學考題取材生活化,以檢驗學生是否能運用數學解決問題。可是瑞凡,你知道真實世界有多複雜嗎?防曬係數的問題留在課堂中探究會是一個非常好的課題,但基於這是數學考卷,那就只好假裝「簡單」地在實驗室中,處理這個數學問題。
媒體素養與神奇的一元
談完科學素養,接著討論媒體素養。這次的會考據說示範如何以數學考題檢驗媒體素養,甚至有粉絲專頁提到讀者曾讀過相關網路文章。
會造成此情況,筆者認為有一類的網路文章是假新聞中較難破解的,舉例來說,一篇假新聞中87%使用數學工具等難以被推翻的過程,接著給讀者豁然開朗的精神刺激,再夾雜著13%的假資訊(註),人們便很容易信以為真。
註釋:87%與13%源於網路用語,並非真實數據。
於是筆者搜尋相關資料,發現之前網路上曾流傳防曬乳從SPF 25到SPF 50防護只有提升2%的文章。筆者沒想到這種不會考也不該考的網路文章,居然真實成為會考的考題。這類文章,常常誤導思考,網路上的數學題「為何多/少了一塊錢」就是一例:
「某人原先口袋中有50元。購買20元的防曬乳與15元的數學考卷,再買9元數學答案卷,再把剩下的6元買零食。然後他就利用試算表將交易的細項做成表格。」
2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哇!花費的加總沒錯,但找錢的加總卻比原來多1元!」
此題目讀者或許能一眼看出問題,但是在生活中筆者也曾遇過類似案例,尤其是在記帳時,將消費時找回來的錢記在收入,導致總計越來越多的窘況。
同理,防護率公式並沒錯,只是會引導學生錯誤的思考方向。在今年1月舉辦數學建模黑客松時,就希望學生們學習運用數學方式破除假新聞。當時邀請的師大電機系教授賴以威,示範利用數學分析新聞中的數字估計。他曾在數感實驗室撰寫一篇關於高雄跨年夜市賣出兩萬杯木瓜牛奶新聞的看法。這些案例都是提醒讀者,當看到誇大的新聞或文章時,是不是該靜下心來,思考內容的邏輯與數字的關聯性?筆者感嘆::「這不就是我們希望學生獲得的媒體素養嗎?」
跳脫思考框架與數感活動體悟
其實要處理真實世界的問題,除了簡單的數學,還有許多應考量的因素。舉例來說,在處理學生成績問題時,是否應依照考試的成績結算,還是同理學生在學習上的挫折進行非線性調分?在生活方面,因生活費有限,是否利用數學最佳化規劃預算,或全用在結婚紀念日給內人一個驚喜?
生活中,數學能處理的,僅僅是「簡單」的層面。買禮物付錢是減法,而收禮人的心情雀躍則是魔法。如同忙碌的生活中,會有撰寫此文章的衝動,除了讓學生對會考的題目有正確的認識,另一個關鍵點是今年的數感盃。活動當中,有一篇高中組的得獎作品在網路上被大肆批評,工作團隊及小編出面為該篇作品辯護。但意外的是,原作者來信表示要自己面對,並給出說明。這對一個高中生來說實屬不易,也感動了團隊。當筆者翻閱自己對該篇作品的評審紀錄,筆者在數學上並無給予高分。但由於評審們是一個跨領域的團隊,評分方式不只侷限於數學,進而觸發整起事件。
在思考探究數感盃事件之後,筆者認為這其實是跨領域團隊所帶來的效益,或許上述的會考題目經過物理老師檢視後會有所不同。所以筆者在此也邀請更多數學家能參與類似的跨域活動,轉換一下思想的羅盤,跳脫數學的邏輯框架。
舉例而言,在面對數感盃的新詩或專題寫作,數學與文學的跨域對談,絕不能死守數學非黑即白的領域;其中詩詞間的想像、男女之間的愛情或兄弟之間的義氣等,會感動人的,極少是邏輯推理的結論,反而是人與人之間的情義。
在真實的世界中,如果每件事情都能預料,那還會有驚喜嗎?而不在邏輯推理範圍內的,是人性。而唯一看透真相的,不是柯南,是數學。筆者認為:「如果人們相信數學簡單,那是因為他們已體悟真實世界的複雜。」
本文經科學月刊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